刘道勋
2025年暑假期间,一些年长演员如寇振海、马景涛、郑国霖等现身景区,分别还原《情深深雨蒙蒙》《倚天屠龙记》等经典角色,与游客互动表演。近期,翁虹、苑琼丹、罗家英也被游客拍到在景区以自己曾演绎过的经典角色形象与游客互动。这并非简单的个人职业选择,而是一个映射了当下影视行业生态与文旅产业转型相结合的复合型现象。
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显示,自2025年7月1日至10月20日,相关话题全网信息量约12.6万条,形成302个热搜话题。
舆情走势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部分热搜话题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关键词云图 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一、景区“打工” 呈现多种样式
经梳理发现,年长演员在景区“打工”的方式多样,其中包括受聘担任景区形象代言人。他们会在景区的固定剧场或是实景场地中,化身为历史人物或特定角色,成为景区活态文化的生动呈现。每逢节假日或是特定的文化节庆,他们会出席各类商业活动,凭借个人名气吸引游客,为景区引流助力。此外,他们还会在景区内开设与个人艺术形象紧密相关的工作室、艺术馆等,积极开展个人IP的商业化运营。
图自齐鲁壹点·果然视频
二、打破影视行业“中年困境”的积极尝试
总体而言,当前影视剧市场将目光主要聚焦于青春、都市等热门类型,剧本创作多以年轻角色作为核心,年长演员所能获得的角色数量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制片方往往更倾向于选用自带流量的年轻偶像,这便使得部分演技精湛的“老戏骨”面临片约锐减的困境,甚至在片酬议价方面也丧失了主动权。不过,景区舞台为部分年长演员提供了新的机遇,他们能够直接收获观众的掌声与尊重,满足了自身“发挥余热”的精神诉求。对于景区来说,借助年长演员及其所代表的经典角色这一“行走的IP”,只需支付一份相对合理的报酬,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游客的沉浸感与体验感。游客还能借此机会与“活的历史人物”合影留念、互动交流。此类现象,可视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有效实践。
演员寇振海 图自其个人抖音
三、荧屏外个人价值的有效延伸
有舆论对年长演员现身景区“打工”心生惋惜,觉得这是优秀演员遭市场冷落后的“无奈之举”,意味着艺术价值大打折扣,还映射出影视行业生态的失衡。然而,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演员们对演艺生命多样性的积极探索,是其突破荧幕界限、贴近大众生活的“价值回归”。他们以新的方式展现艺术魅力,既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又收获了相应的回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双赢。
图自中国新闻社官方抖音
四、景区长效发展需夯实内功
“情怀”可以引流,但并非长久之计。明星效应能迅速为景区带来滚滚客流流。然而,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落脚于独特的文化底蕴、高品质的服务水准以及深度的体验感受。倘若仅依赖“明星打卡”来吸引眼球,而自身“内功”修炼不足,待热度退去,便极易陷入发展困境。此外,演员参与景区NPC也要着力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不要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齐鲁壹点原创图
五、结语
年长演员频现景区“打工”既是演员个体在行业生态下的主动选择,也是文旅产业在新时代寻求破局的创新尝试。目前来看,此类互动还处于前期摸索阶段。未来,演员与景区合作或许不再是零散的站台,而趋向于更深度、更长期、更专业化的IP绑定与内容共创。对此,各方需保持专心,科学运营,方能将短暂的“流量热点”转化为长久的“文化亮点”。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