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牛杂,这道浸润着千年古镇烟火气的佳肴,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临川文化与性情的鲜活注脚。
临川的牛杂记忆藏在时光的变迁里。昔日的牛杂巷子,虽店面简陋,却因家家户户门前那口沸腾的大锅而充满生机——浓烈的香气穿街过巷,与食客的欢谈声交织成最动人的市井交响。如今,改造后的牛杂一条街焕然一新,整洁的环境里依旧延续着那份热烈。周末邀上三五好友,围坐桌前,牛杂的鲜辣在味蕾上盘旋,任舒坦的暖意漫遍全身,而后伸个懒腰,这般惬意,妙不可言。
临川牛杂的包容,在食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牛肚、牛肠、牛肝、牛鞭、牛筋、牛骨、牛脚…… 凡牛身上之物,皆可化为桌上珍馐。单说那牛百叶,性味甘平,既能补虚弱、益脾胃,又可清热解暑、开胃中和,是食疗与美味的完美结合。以其制作的 “牛百叶汤”,堪称经典:先将牛百叶洗净切丝,搭配榨菜丝、干红辣椒末、生姜等佐料,在锅中爆炒出香后添入清水,武火煮沸再入榨菜丝,文火慢煲一小时,最后调味即成。这道菜鲜脆辣爽,嫩而不腻,余味悠长,是临川人舌尖上的乡愁。
对临川人而言,牛杂早已融入生活的肌理。婚庆宴席上,它是必不可少的“硬菜”,红亮的色泽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朋友相聚时,一盘牛杂,就能从黄昏聊到深夜,情谊在热气腾腾中愈发浓厚。更妙的是,在临川眼里,“吃牛杂”代表着“接地气、不摆谱”,正如这道美食般,以本真打动人心。
如今,临川牛杂的魅力正不断蔓延。2023年,“临川牛杂制作技艺”入选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章华华、王芳、徐强等传承人不仅收徒传艺,更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制作技巧,让这道带着乡土气息的美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当夜幕降临,猛火灶的火光映红师傅们的脸庞,炒勺与铁锅的碰撞声、食客的谈笑声、空气中弥漫的鲜辣香气,共同勾勒出临川最生动的烟火图景。这锅沸腾的牛杂,炒出的不仅是食材的本味,更是临川人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江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