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攀登不止。刚刚过去的登山季,陈涛带领队友成功登上珠峰,站在世界之巅——这一切都发生在珠峰的尼泊尔南坡。这群来自广东的勇士们,已经多次征服珠峰,其中不乏令人动容的故事。有一位队员曾带领亚洲首位盲人登顶,有人在花甲之年圆梦,还有人为了救人放弃了登顶,刚被提名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今年恰逢中尼建交70周年,粤港澳三地携手举办的十五运会也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南都、N视频的记者采访了多位广东的登山者,记录下他们勇敢攀登的动人故事。
**登顶:普通人的珠峰梦**
每年春天,成群的登山者涌向珠峰南坡大本营,怀揣着征服世界之巅的梦想。珠峰的登山路线有两条,分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北坡和尼泊尔的南坡。从登山历史来看,南坡的攀登相对简单,因此更早被全球登山者选为登顶之路。
根据尼泊尔官方数据,今年的登顶日非常拥挤,5月1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当天,来自深圳的陈涛完成了他的第三次登顶珠峰,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22年和2024年。陈涛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高山向导,已有13年雪山攀登经验,曾带领千余人完成他们的雪山梦想。他带领断腿登山家夏伯渝登顶哈巴雪山,2021年也曾带领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张洪成功登顶。
今年,他带领12名队员攀登珠峰,全队13人实现了100%的登顶率。
陈涛与珠峰的故事非常特别,四年前,他为确保张洪顺利登顶,自己放弃了登顶。当时,张洪是盲人,陈涛作为向导,必须时刻提醒他每一步的方向和距离。张洪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了陈涛,也让他们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看不见的顶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与陈涛同一天登顶的,还有来自中山的刘思汝,她是首位在珠峰上留下足迹的中山女性。50岁的刘思汝是一名普拉提教练,认为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梦想。
她对珠峰的向往始于2023年攀登罗布切峰时,看到了对面的珠峰,顿时涌上心头的情感让她潸然泪下。回国后,她开始为珠峰之行做两年的准备,并最终成功登顶。
**波折:大风、缺氧、冰崩**
然而,登顶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赖朝阳回忆起冲顶的最后几百米,感叹自己手指已经冻僵,身体疲惫不堪,但看到珠峰近在眼前,那份震撼让他忘却了所有痛苦。原计划在5月22日冲顶时,正逢他的60岁生日,却遭遇了10级强风,不得不下撤。回到C4营地时,他发现队友情绪低落,于是鼓励大家继续坚持。
次日,他重新开始冲顶,仅用了7小时就成功登顶,成为全队中最先到达的成员,尽管他已经是队内年龄最大的。
刘思汝也在冲顶途中经历了不少挑战。在经过充满裂缝的昆布冰川后,刘思汝的队友因身体不适必须下撤。面对语言不通的困境,刘思汝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经过9小时奋战,终于成功登顶。她特别记得,在距离顶峰仅400米时,队友放弃了攀登,这一决定让她深刻感受到放弃比坚持更需勇气。
**下撤:为救人放弃登顶**
在珠峰的征途中,有时放弃登顶会彰显更高尚的人性光辉。谢如祥是中山的一名登山爱好者,他与队友范江涛在攀登途中,发现了一名女性登山者遇险。虽然他们还有能力继续冲顶,但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救人。
谢如祥向记者回忆,当时范江涛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女性登山者,氧气已用完。决定放弃登顶后,他们携带该女子下撤。途中,谢如祥见到该女子仍有微弱反应,便决定放弃冲顶,全力救援。最终,他们成功将女子带回营地。因这一英勇之举,谢如祥和范江涛被提名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启示:既看脚下也要望远**
站在珠峰的顶端,刘思汝深刻体会到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她说,登顶后,她环顾四周,看着珠峰周围的山峰,突然明白地球是圆的,人永远在相遇的路上。此刻,她所有的情感都得到了释放。
对于陈涛来说,尽管每次登顶都难以忘怀,但登山的热爱不会因为珠峰的登顶而停止。对他来说,成功与否不是由是否登顶来定义,而是能够安然回家就是一种成功。
赖朝阳则认为,登山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跨越了地理和心灵的界限。攀登珠峰让他更加懂得团队合作和共攀高峰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也影响了他在推动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工作中。
**总结:跨越心灵的山峰**
登山不仅是征服山峰的过程,更是挑战自我的修行。在珠峰的顶端,登山者们不仅欣赏到自然的壮丽,也收获了心灵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