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百年老建筑群成功“走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拍照,成为当地的文旅新地标。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 © 黑龙江日报
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历经沧桑,如今在“修旧如旧 + 功能置换”的理念下,实现了老道外烟火气与现代潮流的融合,成为集美食、文创、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休闲地。
△老建筑细节拍摄 © 黑龙江日报
20世纪20年代,道外街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既有中式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等院落形式,又加入了欧式穹顶、浮雕装饰、彩色玻璃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建筑细节拍摄 © 黑龙江日报
然而,岁月的侵蚀和城市的发展使这些建筑逐渐衰败,木梁腐烂、墙体沉降、楼体倾斜,部分建筑岌岌可危。为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哈尔滨市启动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项目。
△改造旧照 © 黑龙江日报
改造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和街区的整体风貌。名城公司组织多个设计团队深入研究区域规划,确定了“留改拆”方案,对区域内全部核心肌理进行了保留。在建设过程中,将靖宇街、各条辅街和各个特色小巷在尺度、色彩和风格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保留和保护。
△改造旧照 © 黑龙江日报
技术人员采用“原工艺原工法”,利用无人机进行多视角拍摄,采集信息。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实现文物建筑的数字化分析和建档。采用分光测色色差仪,对外墙原有留存色彩分区域分部位测量,并记录相关数值,为后期外饰立面色彩提供溯源依据。通过这些精细的“绣花”功夫,使老建筑、老街区焕发出新生机,展现出“老街老景老道外,原滋原味哈尔滨”的独特韵味。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在功能置换上精心布局。靖宇街作为主街,引入老字号、特色餐饮和文创品牌,如“老鼎丰”和“张包铺”等。辅街和小巷则有特色小店、手工作坊和民宿等。院落内部保留部分居住功能,并引入文化展览和小型演出等,实现“院院有特色,步步有惊喜”。
△改造后的街区 © 黑龙江日报
此外,还打造了“一轴、两门户、三广场、十街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形成集文化体验、品质宿集、美食餐饮、娱乐休闲、潮流零售、产业社区于一体的哈尔滨超级微度假目的地、世界唯一中华巴洛克艺术殿堂。
△改造后的老建筑 © 黑龙江日报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仅让老建筑焕发了新生,更成为了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让人们在感受老建筑韵味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消费的便利。
编辑:吾君
声明:本篇文章资料及数据引用自新闻媒体、黑龙江日报及公开资料,并结合了个人见解进行阐述。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未经授权请勿以此版本转载。
下一篇:一面锦旗背后的万盛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