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李大妈终于从迪拜回来了。
她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背着一个破旧的背包,脸上写满了疲惫。
儿子小军激动地拥抱母亲,却发现母亲比五年前苍老了许多。
当李大妈哽咽着说雇主只给了3000块工钱时,小军愤怒地握紧了拳头。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个破旧背包上时,突然急切地喊道:“妈,快打开背包!”
声明资料: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章 远赴迪拜
李大妈本名李秀芳,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早逝,她独自一人把儿子小军拉扯大。
小军很争气,考上了省城的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村里的中介说迪拜当保姆月入过万,包吃包住,两年就能赚回一套房。许多乡亲都去了,回来时确实盖起了新楼。
“妈,别去了,我可以贷款上学。”小军反对道,他不忍心母亲远赴异国他乡受苦。
李秀芳摸着儿子的头:“傻孩子,贷款不要还利息啊?妈还年轻,干得动。”
最终,在中介的鼓动下,李秀芳还是签了合同。合同全是英文,中介说都是标准条款,她就按了手印。
临行前夜,李秀芳给小军做了许多他爱吃的菜,一遍遍嘱咐他要好好照顾自己。
“妈,到了那边经常视频,别省那点流量钱。”小军红着眼睛说。
李秀芳点头,偷偷抹去眼角的泪。她心里既期待又害怕,但为了儿子的未来,她必须勇敢。
飞机起飞那一刻,李秀芳紧紧抓着座椅扶手。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一切都那么陌生。
抵达迪拜时,她被眼前的繁华惊呆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金碧辉煌的购物中心,街上跑着的全是豪车。
中介把她接上车,驶向雇主家。车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化,从繁华都市到安静的别墅区。
雇主的家是一栋巨大的白色别墅,有着精美的雕花大门和宽阔的庭院。李秀芳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女主人是个蒙着面纱的中东女性,目光冷淡地打量了她一眼,用英语说了几句。中介翻译说:“夫人说你的工作是打扫卫生和做饭,每天工作16小时,周五休息半天。”
李秀芳愣住了:“不是说每天工作8小时吗?”
中介敷衍道:“迪拜都这样,包吃包住相当于休息了。”
男主人则更加严肃,几乎不正眼看她。他们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才五岁。
李秀芳被带到佣人房——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只有一张窄床和一个破旧衣柜。这与主屋的奢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住,未经允许不能进入主屋的私人区域。”中介临走前嘱咐道,“你的护照我先保管,合同到期再还你。”
李秀芳感到不安,但想到儿子的学费,她咬牙坚持下来。
第一天工作,她凌晨四点就被叫醒准备早餐。然后是无休止的打扫、洗衣、做饭。迪拜天气炎热,即使室内有空调,高强度劳动仍然让她汗流浃背。
晚上,当她终于可以回到那个小房间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她拿出手机想给儿子发条信息,却发现房间里根本没有WiFi信号。
第一個月过去了,李秀芳期待着发工资。但女主人只给了她500迪拉姆(约合1000元人民币)。
“不是说好一个月6000吗?”李秀芳用生硬的英语问。
女主人冷冷地说:“中介费、住宿费、伙食费都要扣钱。这是规矩。”
李秀芳感到被骗了,但她语言不通,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她只能安慰自己,下个月也许会好一点。
然而一个月又一个月,工资总是各种理由被克扣。有时说她打碎了盘子,有时说孩子不喜欢她做的饭。
她试图联系中介,电话却永远是空号。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但护照被扣,无法回国。
最让她难过的是,由于雇主家不允许保姆随意使用手机,她与儿子的联系越来越少。每次通话都匆匆忙忙,她不敢告诉儿子实情,只能强装欢笑。
“妈很好,雇主很和气,工作不累。”她总是这样说,然后匆匆挂断电话,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
五年里,李秀芳只休过寥寥几次假。每次出去,她都舍不得花钱,只买最便宜的面包充饥,把省下的钱存在一个旧背包里。
那背包是她从国内带来的,已经破旧不堪,但她始终舍不得扔。里面装着她的护照复印件、儿子的照片,还有她一点点攒下的钱。
她常常在深夜抱着背包哭泣,想念远方的儿子。但第二天清晨,她又会擦干眼泪,继续工作。
唯一的安慰是那家的三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与她建立了感情,特别是小女儿,经常偷偷跑来佣人房找她玩。
“李,你会永远在这里吗?”小女儿有一次用阿拉伯语混合英语问她。
李秀芳苦笑着摇头,心里默默计算着合同到期的日子。
五年终于快到了,李秀芳开始悄悄收拾行李。她最大的宝贝就是那个旧背包,里面装着她五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迪拉姆。
离合同结束还有一周时,女主人突然把她叫到客厅。
“你的合同快到期了。”女主人说,“我们决定不续约了。”
李秀芳心中窃喜,她早就想回家了。
“这是你的工资。”女主人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只有1500迪拉姆(约3000元人民币)。
李秀震惊地看着那点钱:“五年...只有这些?”
女主人面无表情:“扣除各种费用,只剩这些。明天司机会送你去机场。”
那天晚上,李秀芳抱着背包哭了一夜。五年辛苦,只换来3000元,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儿子。
第二天,司机果然送她去了机场。临行前,三个孩子都来送她,小女儿偷偷塞给她一个小盒子。
“路上打开。”小女孩用英语说。
李秀芳拥抱了每个孩子,然后拖着行李箱,背着那个破旧背包,踏上了归途。
飞机上,她打开小女孩给的盒子,里面是一条精美的手链和一张纸条。纸条上用英文写着:“谢谢你,李。我会想你的。”
李秀芳泪流满面。五年的艰辛,至少换来了孩子们的真心。
第二章 心酸归途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时,李秀芳激动得双手发抖。五年了,她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土地。
转机等候的三个小时里,她舍不得花钱买吃的,只接了点免费热水喝。那个装着她全部“积蓄”的旧背包始终紧紧抱在怀里。
登上飞往省城的航班时,空姐友善的微笑让她差点落泪。已经很久没有人对她这么友善了了。
儿子小军早已在机场等候。当李秀芳拖着行李走出接机口时,小军一眼就认出了母亲,激动地跑过来紧紧拥抱她。
“妈,你终于回来了!”小军的声音哽咽了。
李秀芳抚摸着儿子宽阔的后背,不敢相信那个曾经瘦弱的男孩已经长成了健壮的青年。五年时间,她错过了太多。
回家的车上,小军兴奋地讲述着自己大学生活的点滴。他已经大四了,正在实习,表现优秀,很有希望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妈,以后你别那么辛苦了,我马上就能挣钱养你了。”小军骄傲地说。
李秀芳心酸地点头,不敢告诉儿子自己五年只挣了3000元。
回到简陋的租屋,小军为母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李秀芳吃着熟悉的家乡味,五味杂陈。
“妈,迪拜怎么样?听说那里很富裕,到处都是豪车。”小军好奇地问。
李秀芳勉强笑笑:“是啊,很富裕。”
“那你的雇主一定很有钱吧?他们对你怎么样?”小军继续问。
李秀芳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儿子,妈对不起你...”
在小军的追问下,李秀芳终于说出了实情:五年来如何被克扣工资,如何被限制自由,最后只拿到3000元。
小军听后愤怒地拍桌而起:“他们这是欺压劳工!我要告他们!”
李秀芳拉住儿子:“算了,人都回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军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和粗糙的双手,心痛不已。他记得母亲出国前虽然也不年轻,但绝不是现在这样满头白发,满脸皱纹。
“妈,你这五年受苦了。”小军哽咽着说。
李秀芳抹去眼泪,强颜欢笑:“没事,至少你大学毕业了。妈再找份工作,咱们日子会好起来的。”
就在这时,小军的目光落在了母亲始终紧紧抱着的那个破旧背包上。他记得五年前母亲就是背着这个包走的。
突然,他想起最近看过的新闻,一些在中东工作的人会通过特殊方式带些值钱的东西回来。
“妈,你那背包里除了钱,还装了什么?”小军问道。
李秀芳茫然地回答:“就是些日常用品和你的照片。怎么了?”
小军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想起母亲刚才说雇主家非常富有,而且最后是雇主主动提前终止合同,这有点反常。
“妈,快打开背包!”小军急切地说。
第三章 背包秘密
李秀芳被儿子的急切吓了一跳,迟疑地打开背包。
背包里整齐地叠放着几件旧衣服,上面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她五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元迪拉姆。旁边是一个相册,里面全是小军的照片。
小军小心地翻看着背包里的每一件物品。当他的手触到底部时,感觉到有一个硬硬的东西缝在内衬里。
“妈,这里面有东西。”小军指着背包内衬说。
李秀芳困惑地摇头:“不可能啊,这包我用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发现有什么东西。”
小军仔细摸索,果然发现内衬有一处被精心缝过的地方。他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拆开缝线。
随着缝线被拆开,几件闪闪发光的物品滑落出来——一条精美的金手链、一对镶钻耳环,还有一块昂贵的手表。
母子俩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显然价值不菲的物品。
“这...这是从哪里来的?”李秀芳结结巴巴地说。
小军继续摸索,又从夹层中摸出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是一张银行卡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用英文写着一行字:“感谢你五年的辛勤付出。密码是你开始工作的日期。”
李秀芳的手开始颤抖:“是...是女主人放的?她什么时候...”
小军立即拿出笔记本电脑,查询银行卡余额。当数字显示出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卡里有20万迪拉姆(约合36万元人民币)!
李秀芳瘫坐在椅子上,泪水再次涌出。但这次不是心酸的泪,而是复杂的、带着惊喜与感动的泪。
“我想起来了,”她突然说,“临走前一天,女主人说要检查我的背包,拿去了几分钟。一定是那时候放进去的。”
小军拥抱母亲:“妈,他们没亏待你!这些足够补偿你五年辛苦了!”
李秀芳擦干眼泪,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条金手链。她认出这是女主人经常佩戴的那条,据说是什么著名设计师的作品。
“可是她为什么不直接给我呢?”李秀芳不解。
小军思考了一会儿:“可能是不想让你在别人面前露富?或者是不想让其他佣人知道?”
就在这时,李秀芳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个来自迪拜的陌生号码。
她犹豫地接听,电话那头传来了流利的中文:“李阿姨,我是莎拉,雇主家的翻译。夫人让我联系您,请问您是否发现了背包里的东西?”
李秀芳激动地说:“发现了,发现了!谢谢夫人!可是这太贵重了...”
莎拉笑着说:“夫人说这是您应得的。五年来,您对她的孩子如同亲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您。那张银行卡是您五年的全额工资,首饰是额外的礼物。”
通话结束后,李秀芳抱着儿子喜极而泣。原来她的付出没有被忽视,雇主以这种隐秘的方式给予了补偿和认可。
第二天,小军陪母亲去银行兑换了迪拉姆并取出部分存款。看着账户里多出的三十多万元,李秀芳感觉像在做梦。
“妈,我们可以买个小房子了。”小军兴奋地说,“你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李秀芳却摇摇头:“儿子,妈想用这笔钱做点有意义的事。”
第四章 新的开始
李秀芳带着小军回到了老家农村。乡亲们听说她从迪拜回来了,都来看热闹。
当大家听说她五年只拿到3000元时,纷纷为她打抱不平。但李秀芳没有透露背包里的秘密,只是微笑着应付。
晚上,她独自去了村里几户有家人在海外打工的人家。发现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承诺的高薪最后所剩无几。
李秀芳意识到,许多出国打工的人都在遭受不公平待遇,只是因为信息不通、语言不通而忍气吞声。
“儿子,妈想办个咨询中心。”李秀芳突然说,“帮助那些想出国工作的人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
小军支持母亲的想法:“好主意!我可以帮您建立网站,提供法律咨询。”
母子俩说干就干。租下一间小店面,简单装修后,“秀芳出国劳务咨询中心”正式开业了。
起初,村民们不理解李秀芳为什么“自断财路”,揭露出国打工的阴暗面。但渐渐地,开始有人感谢她的提醒,避免了上当受骗。
一天,一个年轻女孩来到咨询中心,说她正准备通过中介去迪拜当保姆。
“阿姨,中介说一个月能挣一万多,是真的吗?”女孩期待地问。
李秀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出自己在迪拜拍摄的照片:豪华的别墅与她那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丰盛的食物与她简单的餐食;还有她那双因长期劳作而粗糙的手。
“出国打工能挣钱,但一定要找正规渠道,合同要看懂,护照不能交给别人保管。”李秀芳耐心解释。
女孩听后恍然大悟:“谢谢阿姨,我差点就上当了。”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李秀芳的咨询中心渐渐有了名气。甚至有人从邻县专门赶来咨询。
小军帮母亲建立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出国劳务的注意事项和真实案例。
更让人惊喜的是,有一天咨询中心收到了一个来自迪拜的国际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雇主家寄来的——一套最新的智能翻译设备和一封信。
信中,女主人用英文写道:“听说你在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为你感到骄傲。这些设备或许能帮上忙。附:孩子们很想你。”
李秀芳感动不已,立即给孩子们视频通话。屏幕那头,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和她说话,展示他们的新玩具和画作。
“李,你什么时候再来迪拜?”小女儿问。
李秀芳温柔地回答:“不去了,奶奶要在这里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秀芳咨询中心”越办越好。当地政府也注意到他们的工作,邀请李秀芳参与制定劳务出口的规范流程。
一年后,在小军的鼓励下,李秀芳甚至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出国劳务指南》,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
第五章 幸福余韵
李秀芳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她被称为“农民工的守护者”,甚至收到了省里的表彰邀请。
但最让她开心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那些因她的帮助而避免上当受骗的人们感激的笑容。
一天,咨询中心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当年介绍李秀芳去迪拜的中介。他现在已经改行,专门做正规的劳务输出。
“李大姐,我是来道歉的。”中介诚恳地说,“当年那个公司确实不正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现在我做正规中介了,想与您合作。”
李秀芳接受了他的道歉,但谨慎地表示需要考察他的公司后再决定是否合作。
在小军的帮助下,他们仔细核查了这家中介的资质和合同条款,确认是正规可靠的后,才同意合作。
这样一来,李秀芳的咨询中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识别骗局,还能提供可靠的出国渠道,实现了真正的“一条龙”服务。
随着咨询中心越办越成功,李秀芳和小军的生活也改善了。他们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终于有了真正的家。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李秀芳收到一个来自迪拜的视频邀请。接通后,她惊讶地发现不仅是孩子们,整个雇主家庭都在屏幕那头。
“李,我们看到了关于你的报道。”女主人通过翻译说,“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男主人也罕见地开口:“你证明了诚实和善良的价值。我们的孩子把你当作榜样。”
最让李秀芳感动的是,孩子们用中文齐声说:“李奶奶,我们爱你!”
视频结束后,李秀芳久久不能平静。她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获得这样的认可和尊重。
晚上,小军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他正式被实习单位录用,起薪不错,还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妈,以后我养你,你不用那么辛苦了。”小军说。
李秀芳笑着摇头:“妈不觉得辛苦。帮助别人让妈感到快乐,感到自己还有价值。”
如今,李秀芳的咨询中心已经帮助了上千人避免上当受骗,也帮助数百人通过正规渠道实现了出国工作的梦想。
她那破旧的背包被小心地收藏在玻璃柜中,旁边放着那些珍贵的首饰和那张改变了命运的银行卡。
每当有新来访者感到疑惑时,李秀芳就会讲述这个背包的故事——不仅是关于隐藏的财富,更是关于尊严、付出与回报的故事。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善良和诚实。”她总是这样告诉准备出国的人们,“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不负自己的良心。”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李秀芳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迪拜雇主家邀请她回去做客,所有费用全包,这次是作为客人而非保姆。
李秀芳微笑着将信收好。或许有一天她会回去看看,但不是现在——这里还有太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夕阳西下,咨询中心的灯还亮着。李秀芳正在为一对夫妇讲解出国注意事项,小军在一旁帮忙翻译复杂的条款。
望着儿子专注的侧脸,李秀芳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五年的分离与艰辛,最终换来了今天的圆满。
看似不公平的待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补偿。 尊严与善良终会获得认可,即使过程曲折漫长。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积累多少财富,而在于如何帮助他人。 最珍贵的礼物往往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