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县城酒店订单背后,折射出中国旅游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当小众目的地成为新宠,供需失衡与市场规则博弈正上演着一场价格狂欢。
今年国庆假期,不少游客在预订酒店时目瞪口呆:黑龙江伊春的经济型酒店从平日不足百元飙升至千元,内蒙古阿尔山的民宿从300元跳涨到1500元,江西景德镇一家平时仅90元的酒店甚至挂出了
。
与这些小城酒店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在国庆期间价格平稳,有的甚至不升反降。
。
酒店价格地图正在重构。以往节假日涨幅惊人的大城市高端酒店,今年显得格外“矜持”。
北京长富宫饭店平日价格708—828元,十一假期仅为758—928元,几乎持平;北京柏悦酒店中秋房价为1782元,反而比11月房价低了千元以上。
与小城酒店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在国庆期间价格平稳,有的甚至不升反降。
。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型酒店却摇身变为“价格刺客”。阿尔山一家汉庭酒店,平时164块的房间国庆涨到千元;景德镇“空间酒店”因从90元涨到约1000元,因涉嫌违反《价格法》被立案调查。
小城酒店敢标出天价的底气,首先来自于爆发式增长的旅游需求与有限的酒店供给之间的矛盾。
当下的游客早已不满足于挤在热门大城市,转而投向有特色的小众县城。江西景德镇、陕西汉中、内蒙古阿尔山等凭借特色IP和短视频传播快速出圈,游客量短期内翻了好几倍。
2025年五一期间,济阳区游客量比2019年涨了47%,其中
。
与激增的需求相比,酒店供给却严重不足。疫情后全国酒店数量比2019年减少了25%,而县城本身存量酒店就少,新建又受土地、审批限制,短时间内补不上缺口。
酒店运营成本的上涨也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
能源价格、人工工资逐年上涨,基础成本比几年前高了30%以上。为迎合游客对“打卡”住宿的要求,许多县城酒店投入巨资进行品质化改造,一间民宿的投入可达15-20万元。
市场调节价的规则漏洞,给了酒店涨价的空间。
市场监管部门对酒店涨价往往难以干预,只要明码标价且没有违法行为,就属于市场自主调节范畴。景德镇年初虽让酒店签了价格诚信承诺书,约定500元以下房型假期涨幅不超100%,但执行困难。
精准把握游客心理,知
道
刚需客不得不买单
。
县城酒店瞄准的是专门为花期、节庆而来的游客,这些旅客行程固定,对住宿价格敏感度较低。酒店业通行的阶梯定价法——提前15天放基础价,随预订率逐步上调,也成功制造了焦虑感,促使游客尽早下单。
与县城经济型酒店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酒店在这个国庆的平稳表现。
据调查,
。 上海希尔顿均价从1443元骤降至993元,跌幅达31.2%。
这一现象背后是消费逻辑的改变。当经济型酒店都敢卖一千多时,五星级酒店才卖一千五,这种反差让高端酒店瞬间成了“良心商家”。
有消费者直言:“既然小城酒店都这么贵,不如直接住高端酒店,体验更好还更划算。”
极端涨价行为正在加速县城旅游的“自毁模式”。
去年淄博烧烤爆火后,当地酒店价格翻倍,结果游客用脚投票,淄博旅游热度在三个月内下降了40%。 云南大理前几年酒店价格疯涨导致游客锐减,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限价政策挽回游客。
有游客吐槽汉中油菜花好看,但住一晚太坑,下次再也不来了。 这种口碑损伤对县城文旅发展是致命的。
监管也在出手。景德镇“空间酒店”因从90元涨到约1000元,已被当地市场监管局以涉嫌违反《价格法》立案调查。
酒店业本质上做的是回头客生意。调研显示,价格上涨会导致复购率下滑,70%的用户对价格敏感。
面对涨价乱象,游客也在积极寻找“避坑”技巧。
,能避开大部分阶梯涨价;
,同个县城不同区域价格差很多;保留定价截图,遇到涨幅超过当地规定或临时加价的情况,直接向市场监管局投诉-。
文旅部门已在行动。文旅部强调明码标价并开通投诉通道,还组织了住宿惠民活动,数万家酒店参与折扣房。
市场终将作出选择。当伊春、阿尔山这些小众目的地通过短视频吸引游客涌入时,其接待能力却难以匹配。
有游客开始转向“
”,选择那些真正需要游客、价格又实在的地方。 今年国庆期间,二三线城市的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了68%。
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不是宰客式经营,而是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换来持久回报。毕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