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南海,千帆列阵。随着8月15日开渔令的发布临近,广东沿海渔港的鼓点渐密——这不仅是渔船的出征号角,更成为文旅部门创新产业融合、激活消费链的黄金节点。
从仪式到盛宴:文旅活动多维升级
广东文旅部门今年彻底打破“开渔即仪式”的单一模式,打造全域联动的文旅消费场景。阳江海陵岛作为主会场,推出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等13项活动为历届之最,将传统开渔季转化为“观开渔、品海鲜、赏民俗、游滨海”的特色链条。中山横门则创新推出疍家水上运动会,扒禾桶、绑蟹比赛等非遗项目与浪屿泡泡派对、渔港港风音乐会碰撞,三天三夜的活动设计精准锁定年轻家庭客群。据预测,仅阳江会场每日客流近10万人次,活动期间旅游收入有望突破2亿元。
文化赋能:非遗的活态焕新
疍家文化成为今年开渔活动的灵魂脉络。阳江东平镇还原“以海为媒、以歌为礼”的疍家婚嫁巡游,游客可跟随咸水歌对唱队伍穿行渔港码头;汕尾将启动仪式移师文旅码头,让游客直面渔船列阵的震撼场景,同步推出海鲜美食集市与冲浪嘉年华,使“渔”文化从观赏走向沉浸体验。这些非遗项目不再局限于舞台展演,而是转化为游客可参与、可传播的文旅IP。
产业联动:“滨海+”的融合实验
广东正以开渔为契机,探索“海洋+文旅+体育”的产业新模型。阳江核电开放日首次联动开渔活动,推动“核电—渔港”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东平镇更以霹雳街舞对决呼应千帆出海的壮景——省级街舞精英赛选址渔港,让力与美的碰撞在传统渔港上演。海陵岛则借势打造“滨海+”矩阵,以“南海Ⅰ号”海丝文化为核心,整合休闲渔业、海钓等业态,使开渔季成为撬动关联消费的“顶流”品牌。
开渔节庆的号角声里,广东文旅部门正以创新思维将传统渔业资源熬成一锅“文旅高汤”——从汕尾“天下海鲜,汕尾领‘鲜’”的豪情,到阳江千帆映街舞的跨界混搭,一条以“文化为核、体验为翼、产业为体”的融合路径已然清晰。当休渔期的静默被打破,文旅经济的浪潮正与渔船一同奔赴深蓝。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行 摄影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