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第四届 “布依族秋桥文化节” 上,5万名游客齐聚该县猫营镇牛场坡村,共赴这场文化盛宴。而7公里外的板当镇硐口村,蓝莓基地正被越来越多游客纳入出行清单,枝头垂落的蓝莓,成了游客解锁乡村乐趣的新选择。
一个靠节庆聚拢人气,一个凭鲜果留住脚步。两个村庄看似路径不同,实则借着县域内赛事活动的串联联动,在资源互补中凝聚起发展合力。
“最近,村里的蓝莓基地名气真是越来越响了。”不久前的紫云环翠河马拉松,让硐口村党支部书记吴应超真切感受到赛事带来的“流量魔力”。游客沿着跑道跑进蓝莓基地,不仅让村里的蓝莓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蓝莓酒、蓝莓汁更是卖到断货。
这般热闹景象,正是紫云自治县以赛事活动为纽带,激活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期,紫云自治县接连举办的系列赛事活动,不仅引来了大批游客,更带火了当地蓝莓、黄桃等特色产业。体旅融合撬动农旅融合,借这股东风,紫云顺势布局特色产业,让赛事活动与特色产业实现“双向奔赴”——既留住了游客的脚步,又带热了农产品销售。
8月3日,2025年贵州紫云·大营镇大营村第三届“村跑”邀请赛上,选手沿赛道欣赏乡村美景时,农特产品已被悄悄装进完赛包;长耳兔、大公鸡、土鸡蛋等乡土好物被搬上领奖台,这些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六月六”系列民族活动期间,当地农特产品也迎来销售旺季。坝羊镇宣传委员李飞说:“坝羊茶叶、鸡蛋、霉豆腐、大米卖到脱销,每周农特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以前跑马拉松,选手冲过终点就散了,现在不行,得买点东西再走。” 2025贵州・紫云环翠河21K悦动公开赛上,贵阳跑友李箐箐赛后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每公里都有新风景,每跑一段就有新特产。”她的感慨,正是紫云“赛事引流、产业铺路”发展逻辑的诠释。
“把体育赛事办进景区、办进乡村,既好玩好看,又好吃好逛,用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才能真正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紫云自治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赛事活动与旅游深度融合,紫云各地不仅展示了当地旅游资源,更展销了特色农产品——红芯红薯、蓝莓汁、刺梨汁等一系列“紫云好物”走向全国,圈粉无数。
从“赛事引流”到“产业扎根”,旅游市场的强劲带动,让当地政府看到了特色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顺着游客的脚步,一条“产业长廊”正在紫云的山谷间铺展。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现代化发展专班负责人肖成磊拿着规划图,手指从猫营镇滑向格凸河镇:“环翠河马拉松沿线,我们布局了多个产业点,就像串珠子一样串联起全域发展。”
依托环翠河马拉松这一品牌赛事,由政府统筹,在沿线村庄规划建设多个产业种植基地,该条产业线路涵盖猫营镇、板当镇、格凸河镇,将全县的特色产业在此科学布局,让产业跟着游客的脚步走,真正实现游客从“跑马观花”到“驻留消费”的跨越。
“游客来了可参赛、可游玩,能消费。”肖成磊说,通过产业规划,打通 “吃住行游购娱” 一站式全体验,由赛事活动辐射到城乡发展、旅游消费、乡村振兴等领域,最终成为驱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杜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