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压在书架最底层的五年级语文课本,突然“哗啦”散了一地。老公弯腰去捡,一片红得发亮的枫叶从书页里滑出来,边缘已经微微卷翘。儿子一把就抢过去贴在脸上:“妈妈!这是我在香山捡的‘火焰盔甲’!”去年中秋的北京,就这么带着糖葫芦的甜香和胡同里的鸽哨声,突然撞进心里。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放下行李直奔大栅栏,我妈举着吴裕泰的花茶冰淇淋直咂嘴:“这茶香味儿,跟三十年前一个样!”儿子蹲在“铛铛车”轨道上捡银杏叶,我爸的相机就没放下来过。最绝的是导游小张,听说孩子刚学了《故宫里的大怪兽》,在胡同里随手一指:“看那个屋脊兽!它叫狻猊,专门帮龙王灭火的——你猜它为什么在银行房顶上?”儿子眼睛瞪得溜圆,当晚日记写了满满三页。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原计划在天坛只玩两小时,结果儿子在回音壁玩了四十分钟“太空传话”。转到自然博物馆时更失控——那具马门溪龙化石让他彻底疯狂,抱着恐龙大腿嚎啕:“妈妈它是不是被陨石砸疼了?”最后是李师傅出马:“小朋友,司机叔叔知道有个餐厅能吃到恐龙蛋造型的布丁...”才把人哄走。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昆明湖上,姥姥讲起了‘偷渡’的故事”**
在颐和园划船那天,我妈突然指着十七孔桥说:“当年我跟你爸谈恋爱,花半个月工资租船,结果划到湖心才发现没带桨。”全船笑翻时,儿子突然把手伸进湖水:“姥姥,那你们是不是用手划回去的?”这种跨时空的对话在恭王府更甚——当导游说到“和珅家墙砖能换现在10套房”,我爸立刻掏出计算器,算完倒吸冷气:“好家伙,够买咱家整栋楼!”
**“环球影城,60岁老人比孩子还疯”**
本以为最后天的环球影城是纯陪娃,结果穿哈利波特袍子的竟是我妈。她在奥利凡德魔杖店被选中互动,举着魔杖念“荧光闪烁”时,工作人员都惊了:“阿姨您这发音比英国巫师还标准!”我爸更绝,坐霸天虎过山车时全程录像,下来还指导别人找最佳拍摄角度。
回程那晚在前门买稻香村,店员听说我们要带点心给家乡老人,特意换了减糖配方。打包时塞进来个兔爷造型的月饼模子:“送孩子的,明年中秋还能自己做。”现在看着书架上那个模子,突然觉得旅行最珍贵的不是攻略里的打卡点——是李师傅悄悄给我妈多备的一包纸巾,是儿子在圆明园遗址捡来当“文物”的碎瓷片,是课本里这片红枫,轻轻一碰,就落下满地的北京秋天。
(后记:上周儿子班主任让写《最难忘的旅行》,他交上去的作文最后一句是:“妈妈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可是我觉得,路走得越多,书里的字就越会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