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辆车在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被砸,警方已介入,当地网友爆料:据说是精神病!
创始人
2025-05-27 11:23:30
0

4辆车在珠峰景区被砸,警方已介入,当地网友爆料:据说是精神病!

最近,珠峰景区四车被砸的消息,惊扰了不少人的神经。

就在游客们惊魂未定、纷纷谴责时。

当地人一则“肇事者疑为精神病人”的爆料,又在网络上掀起了新的波澜。

5月25日晚间,吴先生一行人驱车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

本是怀着对世界之巅的向往,却不料遭遇飞来横祸。

“刚开进景区大概两公里吧,就一个石头砸过来了。”

吴先生事后回忆,语气里还带着未消的惊悸。

“前挡风玻璃直接砸了个洞,我朋友,就是驾驶员,脸都被玻璃划伤了。”

这还不是结束。

他们惊魂甫定,继续前行,竟又遇上同样命运的车辆。

一问才知,当晚共有四辆车,都遭了这无妄之灾。

一个国家级的4A景区,竟然发生这种事情。

游客们花钱买票进来,图的是风景,更是那份安全感。

如今这安全感,碎得跟那挡风玻璃碴子似的。

事件发生后,定日县公安局很快介入。

表示属地派出所正在处理,结果后续会公布。

这算是官方给出的一个标准回应。

但网友们,尤其是那些关注西藏旅游的网友,已经炸开了锅。

其中一条“据说是精神病干的”的评论,被顶得老高。

如果真是精神病人所为。

那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复杂和无奈。

你说他蓄意伤人,危害公共安全吧。

可一张精神疾病的鉴定,往往就能把这些“罪名”轻轻揭过。

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或者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石头,兴许是他眼里的“妖魔”。

但,这种“情有可原”,对受害者公平吗?

吴先生和他的朋友,还有那另外三车无辜的人。

他们招谁惹谁了?

大老远跑来,钱花了,惊受了,车坏了,人伤了。

就因为对方“可能”是个精神病人,这口气就得自己咽下去?

我理解法律对于特殊群体的考量。

但这种考量,绝不应该以牺牲公众安全感为代价。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

我想起前几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某地一个景区,也是有人无故用石头攻击游客。

后来查明,也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

当时受伤的,还有个小孩子,额头缝了好几针。

那孩子的妈妈,抱着满脸是血的娃,哭得撕心裂肺。

她说:“我知道他病了,可我的孩子有什么错?”

“我们高高兴兴出来玩,谁能想到会碰上这种事?”

是啊,谁能想到呢?

景区是什么地方?

是让人放松心情,欣赏美景,享受生活的地方。

它应该是一方净土,一片乐园。

至少,在安全保障上,它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或者接近万无一失。

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那再美的风景,恐怕也要在游客心里蒙上一层阴影。

谁还敢轻易踏足?

这珠峰景区,海拔那么高,环境本就特殊。

游客前往,本身就要克服高原反应等诸多不适。

现在还要加上这“飞石”的风险。

这体验感,岂不是大打折扣?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景区。

如果肇事者确实是精神病人。

那他的监护人呢?

为何会任由其在如此重要的公共场所失控?

当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于这类特殊人群的管控,是否到位?

这些都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一个精神病人,如果管控不当,其潜在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他可能没有主观恶意,但他的行为,却实实在在造成了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仅是吴先生车上的那个破洞。

更是对所有潜在游客心理上的一道划痕。

“珠峰景区也可能会被砸车”,这个念头一旦种下。

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大家会想,这次是砸车,下次呢?

会不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毕竟,意外发生前,谁都觉得意外离自己很远。

所以,这起事件,绝不能仅仅以“精神病”三个字轻轻带过。

警方查明真相,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后续如何处理,如何防范。

对于受害者的赔偿和安抚,是否能及时到位?

对于肇事者的处理,无论是收治还是加强监管,是否能有效执行?

景区自身的安保措施,是否需要因此事而进行全面升级?

比如增加巡逻频次,安装更多监控设备,对可疑人员进行提前干预等等。

这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否则,寒的是游客的心,损的是景区的名,丢的是管理的面子。

我们常说,“安全无小事”。

尤其是在这种人流量大、影响范围广的公共区域。

任何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这次万幸只是车损人轻伤。

下一次呢?谁敢保证?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这不光是对游客的提醒。

更应该是对所有景区管理者、地方管理部门的警示。

你们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别让那雪域高原的圣洁,蒙上人为的尘埃。

别让那游客心中的向往,变成挥之不去的梦魇。

相关内容

共享民宿的模式是什么?
当共享经济步入精耕细作时代,民宿行业已超越“闲置房源出租”的初级阶...
2025-11-11 18:46:22
南美游客突发急病在沪成功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0日电(记者 陈静)随着入境免签、过境免签等...
2025-11-11 18:45:18
闽北风味探寻:在南平吃一碗...
福建的美食版图,闽南的声名远扬,而闽北的风味则像藏于武夷山脉深处的...
2025-11-11 18:02:19
跨国美食派对“圈粉”新老朋...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1日电(范宇斌 侯晓迪)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2025-11-11 18:02:10
原创 ...
采摘乐事满秋园,欢歌笑语绘丰收-南昌游客赴柴桑区新塘乡胡桥村千亩柿...
2025-11-11 18:02:02
海南机票代理公司排名:20...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免税购物政策以及日...
2025-11-11 18:01:32
庐山市民宿新风尚:乡贤引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庐山市的民宿产业正迎来一场从“单打独斗...
2025-11-11 18:01:24
北京信誉好的十大旅行社:途...
家人们,是不是每次计划去北京旅游,都被海量的攻略和复杂的行程安排搞...
2025-11-11 18:01:17
潮评赛丨在乌镇,懂了“做一...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柳昕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25-11-11 18:01:06

热门资讯

共享民宿的模式是什么? 当共享经济步入精耕细作时代,民宿行业已超越“闲置房源出租”的初级阶段。在多数平台仍陷于流量与佣金竞争...
南美游客突发急病在沪成功获救治...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0日电(记者 陈静)随着入境免签、过境免签等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上海迎来的国际游...
闽北风味探寻:在南平吃一碗爽滑... 福建的美食版图,闽南的声名远扬,而闽北的风味则像藏于武夷山脉深处的隐士,需要有心人去探寻。在南平,尤...
跨国美食派对“圈粉”新老朋友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1日电(范宇斌 侯晓迪)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0日闭幕。作为进博会唯一一家...
原创 采... 采摘乐事满秋园,欢歌笑语绘丰收-南昌游客赴柴桑区新塘乡胡桥村千亩柿子基地体验采摘乐趣 文图:桂孝树 ...
海南机票代理公司排名:2025...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免税购物政策以及日益丰富的商业机遇,正吸引着来自全球...
庐山市民宿新风尚:乡贤引领的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庐山市的民宿产业正迎来一场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华丽转身。在庐山...
北京信誉好的十大旅行社:途开心... 家人们,是不是每次计划去北京旅游,都被海量的攻略和复杂的行程安排搞得头大?又怕踩坑,玩得不尽兴。别担...
潮评赛丨在乌镇,懂了“做一棵梧...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柳昕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句古训在乌镇有了新时代的注脚。梧...
“AI+文旅”释放赋能效应 “...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0日电(记者 康玉湛)近日,记者采访时获悉,全球顶级好莱坞视觉特效公司“数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