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手机,满屏都是“近期避免赴日”的提醒。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接连发话,航空公司免费退改签的政策也到位了,结果成田机场和关西机场还是挤满了中国游客。
日媒镜头往前一怼,追问“为啥还来”,有些回答真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早订好的行程,亏钱心疼啊!”
在日媒的采访中,很多中国游客表示,之所以仍然前往日本,是因为“早已订好了行程”。
原来,有不少人在半年前,就把去日本的机票、酒店都全款付出去了,现在要是取消,这笔钱基本就拿不回来了。
不光是机酒,之前办签证花的钱、提前约好的当地导游服务,这些已经花出去的钱也退不了。如果不去,则全成了“打水漂”的沉没成本。
而对普通家庭来说,这一趟日本行,几乎要人均支出近万元,这可是一笔小钱,真要说取消就取消,实在舍不得。
当然,除了钱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游客认为,日本平民对中国人挺友好的,甚至认为日本很安全。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现在日本针对中国游客的安全形势,已经明显恶化了。
从2025年开始,日本专门盯着中国游客的暴力犯罪案件比之前翻了一倍。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白天在热门商圈,治安效果好,肯定安全,但现在大白天也会发生抢劫、袭击这类事儿。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当地警方对这些案子的破案率还不到 5%。
所以,真要是在日本遇上了什么事儿,想找回损失、抓到坏人,难上加难。
如此一来,不但玩得不开心,还可能留下心理阴影,这样的代价,可比那点机票酒店钱重多了。
汇率太香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汇率也成了大家积极赴日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如今,日元贬到了历史低位。
之前10000日元折算下来,能换501块钱,可现在不一样了,同样的10000日元,换成人民币成了451块钱,相当于直接省了近50块钱。
这差价在日常消费里可能不起眼,但放到奢侈品、药妆这些热门采购品类上,差距就特别明显了。
比如一款常买的日本药妆面霜,以前算下来要300多块人民币,现在只要270块左右。更别说手表、包包这类大件,动辄能便宜上千块。
而且,网上攻略还专门算这笔账,说“随便买两件大件,之前花的机酒钱就回本了”。
这种消费套利的诱惑,让不少人把官方提醒抛到了脑后,纷纷争先恐后地前往日本。
虽然在日本购物确实能为我们省不少钱,但大家没细想,咱们游客的消费对日本经济影响可不小,带来的隐患更是后患无穷。
据统计,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本共花了1.73万亿日元,差不多相当于800多亿人民币。
而且,单是东京银座的免税店,中国游客的消费就占了三成,不少靠旅游吃饭的酒店、餐馆,有一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中国人。
这钱看似是花在了买的东西上,实则每笔钱都会包含着所上交的税款,而这些税款则最终会流向日本国库。
在这之后,那些日本右翼很可能会拿这些钱,当成“政治资本”,骄傲地对外宣称“中国人离不开日本市场”。
更可怕的是,日本右翼甚至还可能将这些钱投入到军事武器研发、扩充军备上。
而等日本军事越来越强后,咱们在日本花的钱,很可能会间接成为他们打在我们中国的“子弹”。
可即便如此,仍有人前往日本,甚至在一些采访中直言“旅游归旅游,政治归政治,别上纲上线”。
这些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些话全被日本保守派媒体抓了把柄。
日媒会故意放大这类言论,还会略带讽刺地表示“中国抵制不过三天,游客照样抢着来”。
更关键的是,现在日本高市早苗为代表的右翼,整天喊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这时候去日本消费,很容易被他们解读成,中方对日本各种挑衅行为的默许,会对我国造成更恶劣、更难以估计的影响。
赴日旅游本是个人选择,可当安全风险翻番、消费被绑上政治筹码,就不再是简单的“出门玩”。
那些“省点钱”“怕亏钱”的念头,背后藏着被右翼利用的隐患,也可能让自己撞上未知危险。
虽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但我们还是奉劝那些计划去日本的人,别让一时的冲动,换来了比金钱更重的代价。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