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环球度假区用惊彩环球、重返霍格沃茨等主题活动实现四季有新意,当广州长隆欢乐世界2025年玩圣节以12间惊悚体验馆、5大主题奇境承接了大量游客,上海迪士尼在万圣节后一周立马更新冬日季的主题配饰,主题乐园的高频活动迭代已从竞争亮点变为发展必需。而支撑活动高频更新举行的核心,正是规划设计阶段就植入的弹性基因,即以模块化与预留空间为核心的弹性规划体系,它精准回应了当下市场新需求。
在文旅规划中,乐园弹性规划并非运营中的临时调整方案,而是在项目初期就植入的适应性、弹性的乐园生长机制,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与前瞻性空间预留,让功能区具备按需重组、快速迭代的能力,既满足当前运营需求,更兼容未来活动升级与场景更新。其核心构成包含两大支柱:模块化是,将设施拆解为标准化组件,成为可移动的功能单元;预留空间是 未定义的载体,为后续变化预留弹性空间与技术条件。
1. 情绪消费
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已成为文旅消费主力,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18-35岁游客占比达65%,他们将情绪价值列为消费核心驱动力之一,大多数人会为特定的文化活动跨城出行。这种需求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新鲜感,追求新玩法、新项目等,拒绝传统固化、无聊的体验;二是沉浸感,追求能承载焦虑释放、社交渴望的场景空间;三是社交化传播,需要自带话题性的打卡地标。面对当前情绪消费的特点,对主题乐园空间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提出了快速更新迭代乐园项目的要求。
2. 高频主题活动的现实矛盾
目前我国大部分主题乐园已形成四季主题、月度活动的运营节奏,比如长隆欢乐世界需要在万圣节惊悚体验与冰雪季奇幻场景之间的快速切换。这种高频主题活动的变更与传统规划形成尖锐冲突:
弹性规划正是破解乐园这些矛盾的关键——让空间主动适应乐园的需求变化,从规划源头解决高频活动与情绪消费的落地难题。
2025广州长隆万圣节 来源:长隆集团官方
1. 降本提效:砍掉无效投入
模块化设计实现设施循环利用,广东涂美为上海某乐园设计的功能模块采用“3天施工 +1天养护”模式,翻新期间园区60%以上区域开放,营收损失较传统模式减少88%。长隆欢乐世界的万圣节鬼屋模块通过标准化设计,每年仅需更换主题包装即可重复使用,设备复用率达85%。
2. 体验升级:精准匹配情绪需求
弹性空间让场景更具沉浸感,快速精准匹配游客需求。北京环球度假区中心湖区周边通过预留管线与可移动舞台模块,既能搭建经典食死徒来袭的黑魔法场景,也能快速转换为音乐会场地;长隆欢乐世界则利用模块化分区,在2025年万圣节打造朋克诡城、中式幻境等5大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通过独立声光系统营造差异化情绪氛围。
3. 生命周期延长:对抗业态老化
成都融创文旅城在规划初期为热雪奇迹与水世界预留联动接口,通过模块化隔断调整实现从冰雪主题向亲子嘉年华主题转换;长隆水上乐园更是借助弹性空间,在原本水乐园淡季的10、11月,变身成为万圣节主题核心区域之一,引入《天官赐福》等5大IP打造沉浸式鬼市,让单一水乐园业态突破季节限制,提高空间利用率。
弹性规划的核心价值能否落地,取决于规划阶段对空间、功能与可持续性的系统性考量。以下路径具备极强的通用性与可复制性,是乐园实现灵活运营的核心方法论。
(一)空间布局:构建可拆分、可生长的弹性骨架
空间是弹性规划的基础载体,需通过模块化分区、预留弹性空间与地形适配设计,实现 局部调整不影响整体的核心目标。
1. 模块化分区:独立系统支撑精准迭代
采用功能单元化分区逻辑,将园区划分为6-8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配备专属给排水、电力与安全系统,可单独进行施工改造。能将单模块改造对整体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实施要点:模块边界设置可移动主题围挡,内部采用网格状基础管线,地面预留隐蔽式接口。
案例:长隆欢乐世界将万圣节核心体验区分为5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配备专属声光与特效系统,闭园后仅需对朋克诡城模块进行主题更新,次日即可开放其他区域,实现边运营边改造。
2. 预留弹性空间:为未来变化储备载体
预留弹性空间是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升级的关键,能避免后期扩建对原有动线的破坏。规划初期预留15%-20%的弹性空间,分为即时可用型与远期拓展型两类。
即时可用型:如中央多功能广场、闲置中庭、餐饮休闲区、休憩区等日常用作运营配套空间。这些区域提前完成地面承重强化、管线预留与排水设计,可根据活动主题简单装饰后承接市集、展览等活动。
远期拓展型:选择园区边缘区域、地形复杂区域或部分不规则区域,暂以生态景观覆盖,作为草坪广场地带,其地下预设基础结构,完成管线预留、给排水设计等,未来可快速扩建场馆或根据活动需求快速施工改造。
3. 地形利用:自然条件赋能空间弹性
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起伏坡道或台地结构,既增强景观层次感,又为功能转换提供物理基础。地形适配设计能降低人工改造成本,使弹性调整更贴合场地特性。
实施要点:缓坡区域设计可升降平台基座,陡坡区域预留栈道锚固点,水域边缘设置可拆除亲水设施接口。
案例:广州奇乐游乐在国风主题乐园项目中,利用自然坡地设计可切换主题的攀爬系统,夏季作为戏水滑道支撑结构,冬季通过模块更换变为攀岩体验区。
(二)功能配置:打造可替换、可复用的模块体系
功能配置的弹性核心在于设施模块化与技术接口预留,实现一套基础设备适配多场景的目标。
1. 设施模块化:标准化组件支撑快速切换
将活动核心设施拆解为标准化、轻量化模块,通过统一接口实现快速组装与替换。设施模块化能将主题更新周期从月压缩至周,同时降低70%的重复建设成本。
实施要点:遵循3大标准化原则——接口标准化、尺寸模块化(标准展架单元)、材料轻量化(优先选择铝合金与玻璃钢材质)。
案例佐证:长隆万圣节的灵度空间盲盒式惊悚馆,采用模块化墙体与可移动惊吓装置,通过磁性连接系统实现短时间内场景重组。
2. 技术接口预留:隐性支撑系统的提前布局
在模块地面、墙体与天花板预设多维度技术接口,覆盖电力、网络、特效设备等需求。技术接口预留是避免二次施工破坏的关键保障,直接决定活动落地效率。
实施要点:采用隐藏式接口与智能分配器设计,地面接口配备防水防尘盖,天花板预留吊装点位,电力系统预留30%负荷冗余以适配未来设备升级。
案例佐证:北京环球度假区的中心舞台区域,地面预留特效接口,既能满足万圣节的烟雾、频闪需求,也能支撑春节灯会的灯光矩阵供电,无需额外布线。
上海迪士尼新园区施工 来源:迪士尼官微
(三)可持续发展与成本控制:实现长期运营价值最大化
弹性规划需兼顾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资源循环设计是弹性规划实现成本平衡的核心。通过资源循环、结构耐久与运维便捷设计,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
1. 资源循环:降低重复投入
建立模块化设施库、设备仓的存储体系,季节性设施(如万圣节鬼屋道具、冰雪季造雪设备)拆解后存入地下仓库,实现重复利用。
实施要点:设备仓可采用分层货架、轨道运输系统,配备温湿度控制系统,设施标注二维码实现精准溯源。
2. 结构耐久:提升模块复用率
模块化设施与弹性空间的结构设计需满足高频拆装需求,优先选择耐候性材料与易维护结构。结构耐久性直接决定模块化设施的复用价值,是控制长期运维成本的关键。
实施要点:设施框架采用航空级铝合金,表面喷涂自修复涂层;弹性空间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坪漆,可承受重型设备频繁碾压。
案例:天冬聚脲材料模块,喷涂24小时即可达到使用强度,且耐水耐腐,使用3年后仍保持完好。
从长隆欢乐世界万圣节的高频主题迭代,到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全季节场景转换,弹性规划已证明:乐园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固定设施的豪华程度,空间的适应与生长能力的影响作用愈发明显。在Z世代情绪消费主导的市场中,只有将模块化与预留空间两大核心方式植入乐园规划初期,才能让乐园成为能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灵活的文旅空间。
这种规划理念不仅适用于大型主题乐园,更可复制于城市公园、文旅小镇等各类文旅休闲场景,因为弹性规划的本质是对空间价值最大化、增强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灵活性的深度诠释,也是未来文旅项目实现可持续运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