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一行在香港专访霍震霆先生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王漫琪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最近,霍震霆很忙。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身为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的霍震霆,穿梭于粤港澳三地,担任全运会火炬手、观看开幕式、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南沙观赛、陪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走访香港……79岁的他满头银发,精神矍铄。
十五运会的举办,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有何意义?作为东道主之一的香港,如何办好全运会?考文垂、巴赫对大湾区的发展感受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香港专访了霍震霆。
以办赛促融合意义非凡
羊城晚报:最近多次在十五运会赛场看到您的身影,比如深圳的马术比赛、广州南沙的武术套路比赛等。您现场观赛感受如何?
霍震霆:我搞体育多年,真的很期待这次由粤港澳一起举办的全运会。前几天,我在深圳马术赛场看比赛,整个过程我觉得很不错。粤港澳三地的组织能力很强,运动员表现很好,场馆也建得很好,绿色、简约。
香港的马术发展很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香港协办马术比赛。这次全运会,我在深圳看到内地的马术也发展起来了。马术不只是体育运动,背后有很大的产业和文化,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这次全运会结束后,我们可以考虑,如何促进粤港澳三地乃至与内地其他地方马术产业的交流发展。
全运会我觉得最难得的是,不止体育界、政府,全社会都一起参与进来了。
这次的志愿者也让我很感动,整个十五运会有近5万名志愿者提供服务,香港就有1.6万名,在哪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志愿者是没有工资的,他们义务服务、公益奉献、重在参与,我觉得奥林匹克精神在志愿者身上也有很大体现。
羊城晚报:这次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您怎么看待这个“首次”背后的意义?
霍震霆:粤港澳三地能一起办全运会,我觉得意义非常大。香港回归之前,我们没有参加过全运会。回归之后,国家对我们很照顾。香港、澳门和广东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港澳和内地的联系不多。但是,借助体育,大家可以加强联系。
尤其是这次全运会,一方面可以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体育交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加强三地年轻人的沟通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不止粤港澳,十五运会还加强了全国各地年轻人与港澳年轻人的沟通联系。
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仅交通要联通,也要多点了解大家的精神面貌。透过体育,可以加强三地居民的“心联通”。借助全运会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这是我觉得这次全运会最大的意义。
全运会结束后,体育事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三地可能会一起举办更多赛事。不止专业体育赛事,还有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等等。
通过体育讲好湾区故事
羊城晚报:这次全运会对于大众认识大湾区有何促进作用?
霍震霆:这次全运会是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认识大湾区的好机会。以前大家总是嘴上说“大湾区”,但是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大湾区是怎样的。只有真正来到这里,你才能感受到。
这次全运会,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了大湾区,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终身名誉主席巴赫也来了。我最近特别忙,见了很多人,陪他们到赛场看赛、走访粤港澳。他们看完,对大湾区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也在聊怎样借助体育加强港澳和内地的交流,如何通过体育讲好大湾区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羊城晚报:这次是香港首次成为全运会的东道主,香港也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体育代表团,1362名运动员参赛。香港为举办这次全运会做了哪些准备?全运会将会给香港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霍震霆:我们给予了全运会最大的支持,包括参赛运动员、志愿者组织,场馆建设等。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全运会,全国各地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让大家多点了解香港,也让香港年轻人多点了解国家的发展、参与到国家发展中来。
香港回归至今已有20多年,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全运会,是香港运动员首次参与全运会,当时黄金宝拿了一枚金牌。这次十五运会,我们拿到了多枚金牌,这对整个香港是很大的鼓舞。
全运会对于香港城市发展来说,当然影响很大。过去大家提起香港,就是消费、金融中心,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香港也有了很大变化。现在年轻人的追求可能不是高楼大厦,他们还讲究生活的品质,所以我觉得未来体育运动、健康产业会有很大发展。
我是一个体育“志愿者”
羊城晚报:这次十五运会的火炬传递,您家就出了三位火炬手,您、您的弟弟霍震寰、儿媳郭晶晶。一家三人担任火炬手有什么感受?背后有哪些故事?
霍震霆:非常感谢国家能给我这个机会,这是国家对我这个“志愿者”的鼓励和认可,表扬我多年在体育上的努力。我们家也有运动员,郭晶晶担任火炬手,这也是国家对她这个运动员的认可。不过,在开幕那天之前,我都不知道她担任开幕式火炬手,我在现场看到很惊讶,回家还问她“怎么不告诉我”。
总的来说,国家对我们很照顾,对香港也很照顾。这次全运会在大湾区举办,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荣幸能够成为火炬手。
羊城晚报:为何您称自己是一位“志愿者”?
霍震霆:就是重在参与。志愿者都是公益的,不为了钱去做,而是有一种精神在,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羊城晚报:您出身于著名的爱国商业世家,霍英东先生对国家体育的全力支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霍家人。为何霍家会如此重视体育事业?您怎么看待体育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霍震霆:其实也没有什么的,是国家给了我们机会。通过这次全运会,我感触很深,我看到我们体育的发展,这(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国家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才能拿到更多大赛的举办资格。就比如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要考虑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经济、文化、外交、国家建设、社会稳定等等。反过来说,体育对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体育强则国强。
羊城晚报:不久前,您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分别去了广州和香港,他们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感受如何?
霍震霆:他们两位是国际上很具代表性的体育人物,这次都来到中国看全运会,都说“很震撼”。我陪同考文垂去看武术,给她讲解武术规则。现在武术正在争取进入奥运会,他们的考察,对我们武术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我陪巴赫到香港,他也感受到香港的发展变化很大,还说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办奥运会了。所以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句话:“光嘴上说没有用,来过看过,才会真正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
对话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 十五运会是让世界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的好机会
来源:羊城晚报 2025年11月21日 版次:A03栏目:全运时间 高端访谈作者:柳卓楠;王漫琪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一行在香港专访霍震霆先生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王漫琪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嘉鸿
最近,霍震霆很忙。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身为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的霍震霆,穿梭于粤港澳三地,担任全运会火炬手、观看开幕式、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南沙观赛、陪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走访香港……79岁的他满头银发,精神矍铄。
十五运会的举办,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有何意义?作为东道主之一的香港,如何办好全运会?考文垂、巴赫对大湾区的发展感受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香港专访了霍震霆。
以办赛促融合意义非凡
羊城晚报:最近多次在十五运会赛场看到您的身影,比如深圳的马术比赛、广州南沙的武术套路比赛等。您现场观赛感受如何?
霍震霆:我搞体育多年,真的很期待这次由粤港澳一起举办的全运会。前几天,我在深圳马术赛场看比赛,整个过程我觉得很不错。粤港澳三地的组织能力很强,运动员表现很好,场馆也建得很好,绿色、简约。
香港的马术发展很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香港协办马术比赛。这次全运会,我在深圳看到内地的马术也发展起来了。马术不只是体育运动,背后有很大的产业和文化,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这次全运会结束后,我们可以考虑,如何促进粤港澳三地乃至与内地其他地方马术产业的交流发展。
全运会我觉得最难得的是,不止体育界、政府,全社会都一起参与进来了。
这次的志愿者也让我很感动,整个十五运会有近5万名志愿者提供服务,香港就有1.6万名,在哪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志愿者是没有工资的,他们义务服务、公益奉献、重在参与,我觉得奥林匹克精神在志愿者身上也有很大体现。
羊城晚报:这次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您怎么看待这个“首次”背后的意义?
霍震霆:粤港澳三地能一起办全运会,我觉得意义非常大。香港回归之前,我们没有参加过全运会。回归之后,国家对我们很照顾。香港、澳门和广东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港澳和内地的联系不多。但是,借助体育,大家可以加强联系。
尤其是这次全运会,一方面可以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体育交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加强三地年轻人的沟通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不止粤港澳,十五运会还加强了全国各地年轻人与港澳年轻人的沟通联系。
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仅交通要联通,也要多点了解大家的精神面貌。透过体育,可以加强三地居民的“心联通”。借助全运会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这是我觉得这次全运会最大的意义。
全运会结束后,体育事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三地可能会一起举办更多赛事。不止专业体育赛事,还有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等等。
通过体育讲好湾区故事
羊城晚报:这次全运会对于大众认识大湾区有何促进作用?
霍震霆:这次全运会是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认识大湾区的好机会。以前大家总是嘴上说“大湾区”,但是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大湾区是怎样的。只有真正来到这里,你才能感受到。
这次全运会,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了大湾区,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终身名誉主席巴赫也来了。我最近特别忙,见了很多人,陪他们到赛场看赛、走访粤港澳。他们看完,对大湾区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也在聊怎样借助体育加强港澳和内地的交流,如何通过体育讲好大湾区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羊城晚报:这次是香港首次成为全运会的东道主,香港也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体育代表团,1362名运动员参赛。香港为举办这次全运会做了哪些准备?全运会将会给香港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霍震霆:我们给予了全运会最大的支持,包括参赛运动员、志愿者组织,场馆建设等。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全运会,全国各地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让大家多点了解香港,也让香港年轻人多点了解国家的发展、参与到国家发展中来。
香港回归至今已有20多年,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全运会,是香港运动员首次参与全运会,当时黄金宝拿了一枚金牌。这次十五运会,我们拿到了多枚金牌,这对整个香港是很大的鼓舞。
全运会对于香港城市发展来说,当然影响很大。过去大家提起香港,就是消费、金融中心,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香港也有了很大变化。现在年轻人的追求可能不是高楼大厦,他们还讲究生活的品质,所以我觉得未来体育运动、健康产业会有很大发展。
我是一个体育“志愿者”
羊城晚报:这次十五运会的火炬传递,您家就出了三位火炬手,您、您的弟弟霍震寰、儿媳郭晶晶。一家三人担任火炬手有什么感受?背后有哪些故事?
霍震霆:非常感谢国家能给我这个机会,这是国家对我这个“志愿者”的鼓励和认可,表扬我多年在体育上的努力。我们家也有运动员,郭晶晶担任火炬手,这也是国家对她这个运动员的认可。不过,在开幕那天之前,我都不知道她担任开幕式火炬手,我在现场看到很惊讶,回家还问她“怎么不告诉我”。
总的来说,国家对我们很照顾,对香港也很照顾。这次全运会在大湾区举办,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荣幸能够成为火炬手。
羊城晚报:为何您称自己是一位“志愿者”?
霍震霆:就是重在参与。志愿者都是公益的,不为了钱去做,而是有一种精神在,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羊城晚报:您出身于著名的爱国商业世家,霍英东先生对国家体育的全力支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霍家人。为何霍家会如此重视体育事业?您怎么看待体育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霍震霆:其实也没有什么的,是国家给了我们机会。通过这次全运会,我感触很深,我看到我们体育的发展,这(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国家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才能拿到更多大赛的举办资格。就比如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要考虑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经济、文化、外交、国家建设、社会稳定等等。反过来说,体育对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体育强则国强。
羊城晚报:不久前,您陪同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分别去了广州和香港,他们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感受如何?
霍震霆:他们两位是国际上很具代表性的体育人物,这次都来到中国看全运会,都说“很震撼”。我陪同考文垂去看武术,给她讲解武术规则。现在武术正在争取进入奥运会,他们的考察,对我们武术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我陪巴赫到香港,他也感受到香港的发展变化很大,还说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办奥运会了。所以就是我刚刚说的那句话:“光嘴上说没有用,来过看过,才会真正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
下一篇:来山西,多留一天给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