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镇,酱香氤氲中夹杂着赤水河的湿润气息。而在习酒酒谷景区,依山而建的文化建筑群与赤水河谷的绿意相映成趣,迎来一拨拨探寻奥秘的游客。
“十四五”期间,习水县文化旅游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建成17个文博场馆群,培育涉旅市场主体3645家,创建省级酒旅融合景区3个,吸引20万以上游客到习水避暑,文旅活动曝光量超2.2亿次……从红色热土到酒旅名城,这片土地正以多彩风姿讲述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
习酒文化城(刘勇 摄)
红色铸魂,文旅融合绽放时代光彩
重庆的陈老师带着学生再次来到青杠坡战斗遗址,在旁边的历史体验区,他动情地说道:“我每年都来,这里的实景体验总能给人穿越历史的感觉。”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土城古镇景区为核心,以“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习水探索推进红色文化“研学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打造“四渡赤水·千年土城”文旅品牌。
“十四五”期间,四渡赤水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十大红色研学优选基地”,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土城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十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黄金节点等称号。
习水红色旅游的亮眼表现源于系统谋划与创新实践。“十四五”期间,全县高标准建设四渡赤水培训基地,推出实景体验园等红色体验项目5个,实施淋滩红军党支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保护工程11个。
创新永不止步。以土城红色文博场馆为载体,习水正着力开发多元化、数字化深度体验项目,打造“活态博物馆”。科技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新引擎,在四渡赤水体验园,通过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模拟战场场景,结合实景布置与真人演绎,让游客亲自参与,切身体验红军当年“出奇制胜”的艰难与智慧。
习水县土城镇宋窖博物馆(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态筑基,避暑经济激活一池春水
七月炎夏,寨坝镇颐康园民宿业主杨老板忙得不可开交。“今年避暑游客比去年多了三成,32个房间早在一个月前就预订一空。”在他的民宿里,重庆来的刘老先生已连续入住第三年:“这里夏天平均气温22℃,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
寨坝镇避暑旅居蓬勃生长(罗金 摄)
“十四五”以来,习水充分发挥毗邻成渝的地理区位和优良的生态气候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主阵地,做足绿色生态气候文章,大力推进“医养游”融合发展,打造以高端避暑度假为引领、中低端乡村民宿体验为支撑的避暑康养胜地。
习水县二郎镇飞鱼谷漂流(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习水先后被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协会授予“亚洲可持续生态景观奖”,中国生态学学会授予“中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称号,2024年,习水县还获评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称号。
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十四五”期间,习水引进避暑度假项目28个,完成投资127亿元,培育建成乡村民宿1527家、床位26740张,成功申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直接或间接带动2万人以上就业。
夏季到土河避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习水已绘就新的文旅发展蓝图。这片热土正扬帆起航,驶向新征程,朝着“资源大县到旅游强县”的跨越升级迈出坚定步伐。“绿洲红城·醉美习水”的品牌必将愈加闪亮,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多习水力量!(来源:习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