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特约作者:阳婆红
中阳乡境域的南部,有两条近乎平行的大峡谷,一条是大家听闻或者游览过的峙峪村大峡谷,另一条就是下面介绍的南神头村柏泉山大峡谷。
柏泉山,很雅致的名字,现在已经少有人叫,但旧时也属原平名山之一。《崞县志》载:“柏泉山,在县治东南三十五里,上建龙王庙,神敕封崇济侯。”
若去柏泉山大峡谷,需经上封村南边,沿今年新修的柏油路,穿过南神头村,即可抵达柏泉山大峡谷的沟口。
去过的人们对大峡谷的印象是:路艰、石多,水秀,谷深。
路艰,因为大峡谷还未开发,还没有修筑“成功”的道路。进入峡谷的道路最初一小段,还是村民去沟谷两边田地的自然小道。走不远,便没有了路,却处处是路。你可以随便在石头间,草滩边,山坡上自由选择行进路线。路,只能说艰难,不能说危险,距离悬崖峭壁还远,涉过的山间溪水还浅。
假如你想游览大峡谷的自然景观,时间最好是春暖花开、草木吐绿的季节,此时,不仅是气候温和,春色怡人,而且脚下的植被还没茂盛,不会影响路线的探寻。
假如夏天,虽然没有高大的灌木,处处却有茂盛的草丛,一脚下去,草下是稀软的烂泥,寻路有点难。
假如深秋初冬,万物枯萎,景色凋零,会有碍游玩的心情。若只为锻炼身体,感受大峡谷,此季也可以选择。
大峡谷的石头不奇也不怪,除了谷底尽头的两块石头,抬头望去,像并排的两个仙桃外,其他石头说是像官帽,我说不像;有的石头说是像青蛙,我说不像;还有很多石头说是像这像那,我说都不像。
然而,大峡谷却石头多,石头大。
石头多,大峡谷不仅大大小小的石头数量多而且石头的成因多。从地质角度看,多数石头是沉积岩,有的石头里夹裹着圆滑的石头,有的石头里可见粗大的砾石、细小的砂石,有的石头具有一层一层的层理。石头颜色有的带红色、有的显蓝绿色、有的是黄色。估计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形成的石头都有。
很多石头笔直的裂缝处还夹杂有白色的石英岩,石英岩含有二氧化硅晶体,它又属于变质岩。
究竟石头里包含有哪些学问,值得地质爱者好或专业人员实地考察研究。
石头大,大峡谷的石头确实大,大到整个山体一部分就是一块大石头,大到整个山谷河槽底部就是一块大石头。究竟石头有多大,你还是亲自来看一看吧!
大峡谷中,有一股不断流淌的细小水流,从峡谷石头缝隙处渗出,曲曲弯弯,隐隐约约,终年不息向下流淌。水流一路经过很多小瀑布,瀑布下方的石头被岁月侵蚀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石盆,石盆中聚集着一汪清水。
你来大峡谷,爬累了,在水塘里洗洗手洗洗脸,脱了鞋袜赤脚玩玩水,也很惬意。
人常说,有山有水才有好风景,大峡谷这点溪水虽然不大,却为大峡谷风景添了点缀,增色不少,所有说大峡谷“水秀”。
谷深,估计很多来大峡谷游玩的人,没有见过谷底那两块形似仙桃的巨石,没有见过谷底那状似刀辟斧削的峭壁,没有见过今年新修的“天池龙王殿”,说明大峡谷的谷深,很多人尚未抵达谷底就半途退缩了!。
大峡谷的底部曾经有一座三楹间的龙王殿,上世纪五十年代,南神头盖集体的队房时才拆毁,如今只留下半截蓝色的石柱,依稀可见“乾隆五十八年”的字样。传说,当初盖殿的时候,需要的砖瓦是捆绑在每个羊的背上,靠羊群送上去。
今年,南神头村民在谷底又恢复新盖了一间“天池龙王殿”,需要的砖瓦不再是依靠羊群,而是使用了现代的无人机吊运。
从沟谷中间运输砖瓦车辆能到达的地方至谷底,经无人机测量,直线距离800米,实际地下行走路程至少有1000米,如此,加上沟谷前半段的距离,估量有1500米以上,也就是有峡谷长度有三里以上的路程。
站在龙王殿前,看沟谷外的景物,一切都在脚下,用手机测量海拔高度,提升了200米。
200米呀!大峡谷不仅深,还很高呀!
就在这座大山里,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山间小道,可通往山东面的同川镇东岔、西岔、石地坪等村,也就此连接起向北与苏龙口镇半沟、西峪、贾庄等村,往南与同川镇峪里、上庄等村的交通。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条山道的使用频率并不很高,而在抗战时期却成为我抗日军民的一条秘密通道。
1938年11月,崞县(西)县委和县政府经柏泉山古道转移到西峪、贾庄一带。
1938年5月,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医疗队10余人,在沿途抗日部队的护送下,由延安赴晋察冀根据地。21日,渡河到上封村,为避开日本鬼子对坦庄、大莫和奎光岭一线的控制,经柏泉山古道悄然转移至同川,晚住东社镇。
1941年12月,河北区队在区队长李道之、副队长马天祥率领下,从柏泉山古道向上封村悄然移动,夜袭了鬼子在上封村的据点,生俘伪军10余名。
柏泉山峡谷,不仅见证了日寇屠杀我干部、群众的“杀庙”惨案,而且成为一处写满红色故事的抗战古道。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