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十五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迎来全新机遇。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与“推进旅游强国建设”,文旅产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转型。小云将基于最新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从六大领域阐述“十五五”时期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方向,为从业者提供前瞻性布局参考。
当代文旅消费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情感共鸣与精神满足取代传统观光,成为驱动消费决策的核心要素,文旅市场走进了“情感与价值导向”时代。
一方面是情绪消费迅速崛起,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特定情感体验支付溢价。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越来越多的游客乐于为快乐、趣味买单。
另一方面是情绪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这一趋势在演出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年轻群体的常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演唱会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例可达1:4.8。这意味着每1元的门票支出,能带动近5元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
此外,情绪价值的商业驱动力也体现在个体网红现象中。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凭借其幽默互动和真诚服务所提供的饱满情绪价值迅速走红。他不仅个人成为焦点,更在国庆期间带动景德镇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60%,民宿订单同比增长近20%,充分证明了个体所能传递的情绪价值对地方文旅消费的强大拉动效应。
数字技术已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演变为重塑文旅产业生态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拥抱数字化已成为整个文旅产业的必答题。
在产业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全面渗透至智慧化管理与运营的各个环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已有68%的文旅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运营,而配备了智慧服务系统的酒店,其入住率更是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技术赋能所带来的效益一目了然。
而在体验端,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则正在创造全新的消费增量。以“数字敦煌”“遇见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数字文旅项目,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与商业价值。这些项目通过打造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更创新了文化消费模式。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是“十五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政策东风已至,市场热潮随之涌动:非遗正从静态的“被观赏”,全面升级为深度的“被参与、被体验、被消费”。
从潮汕英歌引爆全网话题、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30%,到泉州簪花形成的产值上亿的旅拍产业,都印证了这一趋势。这些成功实践表明,“非遗+文旅”的融合模式,已不仅是古老技艺的活化路径,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强劲引擎。未来五年,借力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非遗将从一个文化符号,跃升为前景广阔的 “新质生产力” 。
今年,“赛事+文旅”模式持续火爆出圈。从贵州“村超”到苏超、浙BA,放眼全国,体育旅游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已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7.6%,市场活力尽显。
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态势,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多领域联动,统筹赛事、展览、节庆、旅游等活动一体化布局,进一步丰富产业形态。”与此同时,“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也被列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中。
展望未来,随着中高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和Z世代逐步成为消费主力,体育旅游的需求将向定制化、高端化延伸。可以预见,“赛事+文旅”的融合模式将在“十五五”期间展现出更强大的流量集聚与消费拉动效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县域,这片曾经被大众旅游视野所部分忽略的沃土,正在十五五规划期间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从‘村超’、‘村BA’的火爆出圈,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激增51%、消费量翻倍的亮眼数据,都清晰地指向一个趋势:县域,正崛起为中国文旅产业下一轮增长的核心腹地。
政策层面同样释放出积极信号。《“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并强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县域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方面获得系统性支持,为文旅发展筑牢根基。县域旅游不再只是“周边游”的补充,而是承载着城乡协同、文化传承与消费扩容等多重使命的关键节点。
城市微度假作为一种高频次、短距离、沉浸式的休闲方式,在“十五五”期间正成为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的重要交汇点。其核心在于对城市存量空间的创新利用,将“旅游流量”高效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增量”。
在政策层面,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已成为明确方向,城市公共空间的文旅功能升级被纳入多地规划。从市场需求看,城市微度假潜力巨大。《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4)》数据显示,超过80% 的城镇居民选择在距家3公里范围内进行休闲活动。为承接这一需求,各地正积极构建“1至2小时生态圈”,打造兼具生态魅力与消费活力的近郊度假地。
因此,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创新消费场景,城市微度假正从一种休闲方式,演变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增长的新路径。
站在“十五五”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情绪主导的新消费、数字赋能的新动能、非遗焕新的新融合、赛事联动的新流量、县域崛起的新市场、城市微度假的新空间,正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图景。这六大领域既是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地,也是市场需求的精准锚点,更是文旅人实现创新突破、把握时代机遇的核心赛道。
文章编辑:广州云泉汇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营销策划部
感 谢 关 注
END
缔造新文旅新业态,老项目焕发新活力!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州云泉汇文旅集团起源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文旅领域规划设计、落地施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的专业企业,致力于为政府、开发商、景区及第三方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业务涵盖文旅及泛文旅项目调研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文创游乐、设备供应以及投资运营等多个环节。凭借“规划设计+落地施工+运营指导”三位一体的独特模式,我们为客户量身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景区综合体、温泉、景区升级、主题漂流、水上乐园、文商旅综合体、室内景区、主题乐园、主题酒店装修、智慧景区打造、数字博物馆、旅游资源普查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末,集团已在全国累计完成及参与500多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