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位于贵州凯里的“穷酸”动物园意外走红,并非因为炫目的场馆或珍奇的动物,而是因为一位七旬老人的十年坚守。
为此,网友们不约而同发起了一场跨越山河的“云上门票”的温情接力。
在这个动物园里,没有气派的大门,也没有先进的设施,仅需要20元的门票就能观赏到老虎、棕熊、四角羊、秃鹫、羊驼等动物。
更惊人的是,这里的园长、售票员、管理员、讲解员,均由70岁的冯元勇老人一肩挑起。
退休前,他是一位中学教师;退休后,他选择与动物为伴,在这个几乎不被本地人所知的动物园里,默默守护了十个春秋。
直到媒体的报道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动物园闯入公众视野,网友们才惊讶地发现,在某个角落,有人如此执着地守护着一方生灵。
更让人动容的是,动物们虽身处简朴,却被照料得毛色油亮,精神饱满,这份超越物质条件的爱与责任,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
动物园的走红,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支持方式——“云逛”动物园!网友们自发购买门票,却并不要求亲临现场。
一位江苏网友的留言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一点点心意,就当是我们全家五口亲自去了动物园。”他晒出的门票,是一份无法抵达的牵挂,却比亲临现场更显珍贵。
一笔一笔的转账,承载着天南地北的善意。
有网友特意备注“给小动物的口粮”;有人强调“不是捐钱,是云参观的门票”;还有远在澳大利亚的网友留言:“太远了,一时来不了,先打上一家门票。”
这些看似微小的支持,汇聚成照亮动物园前路的光芒,更可贵的是,网友们的思考超越了即刻的感动。
有人建言献策,建议园长招募年轻员工运营新媒体,开发文创产品;有人清醒地指出:“热度会过去,运维的钱不怕多。”
这种既给予及时温暖,又考虑长远发展的支持,展现了一种成熟的公益心态。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关爱,冯园长的回应同样令人动容——10月30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致谢,并恳请网友:“不要再打钱了。”他表示,在大家的支持下,动物园已有能力照顾好动物。
这份在困境中坚守的质朴,在得到帮助后不忘提醒“足够了”的克制,恰是当下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冯园长将每一笔转账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时间、金额,分毫不差。
目前累计的4万余元,他初步计划用于成立动物救助基金,救助流浪狗、猫及动物园的动物。
这个决定,完成了一场从“接受善意”到“传递善意”的升华——网友的爱心,不仅滋养了动物园的动物,还将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生命。
凯里动物园的走红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已前往考察调研,计划修缮通往动物园的道路、设置公共厕所、改善环境卫生。
对于动物园可能面临搬迁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协商。
我们相信,有了政府的介入,这场源于民间的善意接力,一定会朝着更规范、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前进。
毫无疑问,老人的坚守与网友的善意是动人的起点,而系统的支持与专业的规划,才能让这份美好走得更远。
凯里动物园的故事,远不止于一个动物园的生存奇迹,在一切都追求效率和回报的时代,冯园长的十年坚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执着、纯粹与责任的渴望。
网友的“云上门票”,则是现代社会中温暖连接的证明——即使素未谋面,即使远隔重山,善意依旧能够精准抵达,并激荡出更大的回响。
这个简陋的动物园,最终成为了一个象征:它告诉我们,有些价值不会因简陋而贬值,有些坚守不会因孤独而褪色。
当七旬老人与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相遇,当每一张“云上门票”都化作照亮前路的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动物园的生存转机,更是一个社会温情的生动写照。
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份善意都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而这,或许正是凯里动物园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世界的改变,不仅需要宏大的叙事,更需要无数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那些他们认为值得守护的东西。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