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娄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学龙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曾晚生,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刘辉,娄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小兵等相继答记者问。
其中,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就娄底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答记者问时,用详实数据和生动案例,描绘了一幅 “产业兴、文化盛、民生乐”的娄底文旅新画卷。
Q
中国日报记者:近几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请问娄底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A
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娄底市以创新驱动、资源整合与跨界融合为着力点,在文旅融合领域成果丰硕,绘就产业兴、文化盛、民生乐的崭新画卷。
一是产业规模扩容,市场活力迸发。娄底文旅市场“量质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接待游客4494.73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41.55%;旅游总收入428.99亿元,增长24.95%。文体旅活动成为消费新引擎,“材料谷杯”足球对抗赛(娄超)作为标杆案例,以“足球+文旅”模式撬动消费6亿元,形成“赛事引流—商圈转化—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夜间消费、体彩销售额均有显著增长。
二是文化资源深挖,融合亮点频现。文物保护与红色资源挖掘力度加大。全市投入5642.28万元专项资金,实施33个项目,新增4处博物馆(纪念馆)。双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成为湖湘文化地标,全市红色旅游景点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0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非遗传承创新路径拓宽,构建“非遗 + 旅游”体系,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梅山棕编等项目获评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娄超”赛事打造文体旅融合新IP,组织8支球队16场比赛,开发票根经济平台,带动消费6亿元,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2000万人次,话题浏览量超2亿次,“钢铁之城·硬核娄底”频上热搜,形成“赛事+文化+产业”传播矩阵。
三是惠民措施精准,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建成“悦美娄底”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50余处,市文化中心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开馆运营,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年人均接受文化服务次数居全省前列。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创新举办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活动,“四季村晚”年举办160余场,“戏曲进乡村”年演出500-700场,惠及群众超200万人次。组建238支文旅志愿服务队伍,招募1.5万名志愿者,培育多个品牌,年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
四是跨界融合多元,动能转换显著。娄底推动文旅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农旅融合中,全市33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6家星级民宿,新化红茶、新化黄精、青树坪米粉等农特产品借旅游东风声名远播;工旅融合方面,以高强钢、硅钢、汽车钢制造为新引擎,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新线路,冷水江锡矿山实现转型,锑都煤海成为旅游新地标;康养旅居潜力显现,涟源龙山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体旅融合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风尚;紫鹊界农耕文化研学、湄江地质研学等研学旅游品牌初见成效。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58亿元,219家规上文化企业入统,推进28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106.53亿元,多个景区获评高星级,娄底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就介绍这些,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娄底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
新时代的娄底,正以“钢铁柔情”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发展活力。诚如彭一伶局长所言,我们热忱欢迎四方宾朋走进娄底,在这里探寻湖湘文脉的深厚积淀,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震撼,体验自然山水的灵秀之美,品味地道丰盛的舌尖上的娄底。未来,娄底文旅将继续深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处风景都讲好娄底故事,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难忘回忆。山水之城,硬核娄底,期待与您相遇!
//【交警温馨提示】
///
NOCITCE
出行莫忘安全,请您牢记:
电动车出行: 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闯红灯、不逆行。
机动车出行: 拒绝酒驾醉驾,系好安全带,不超速行驶。
文明守法,平安回家!
©娄底文旅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