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郊外营地,阳光刚漫过树梢,李女士正看着丈夫老张装车顶帐篷 —— 没有费劲的抬举,两人握着碳纤维支架的边角,轻轻一抬就扣在了 SUV 车顶;旁边 5 岁的女儿抱着玩偶,蹲在车边帐下吃水果,那顶秒速撑开的帐子,刚好挡住斜晒的太阳。这是很多家庭周末的日常,也是畅游者一直在守护的 “轻盈出行瞬间”。
从亲子露营的温馨,到好友越野的热血,再到救援现场的紧迫,广东畅游者汽车用品有限公司从不是 “冷冰冰的装备生产商”。他们以 “材料研发 + 精密制造” 为笔,在每一种出行场景里,都写下了 “轻而坚固、专而贴心” 的注脚。
亲子露营:把 “麻烦事” 变成 “温馨时光”
带娃出门的家长都懂,露营最怕 “手忙脚乱”—— 要搬行李、要搭帐篷、要顾着孩子,重装备只会让疲惫翻倍。畅游者像是摸透了家长的心思,把 “轻” 和 “方便” 揉进了每一件亲子款装备里。
老张第一次买畅游者的车顶行李框时,最惊喜的是 “定制卡扣”—— 他家 SUV 的弧形车顶,普通行李架总容易滑,而这款卡扣像 “量身做的手套”,对准车顶导轨一扣就稳,不用再垫防滑垫。周末带娃去海边,他把儿童推车、沙滩玩具、折叠小桌椅全塞进行李框,车顶承重稳稳的,开车时连轻微晃动都没有;女儿的小书包、换洗衣物则放进车载收纳箱,分区格子刚好隔开零食和湿毛巾,再也不用翻找时把饼干撒一地。
最让李女士省心的是折叠车边帐。以前用老式帐子,光拆包装、拧螺丝就要 20 分钟,女儿总在旁边催 “妈妈快点”;现在这款拉开支架、扣上篷布,1 分钟就能撑好,帐子下面能摆下儿童爬行垫和小餐桌,女儿抱着玩偶坐在里面,既能躲太阳,又能看到爸爸搭帐篷的样子。“以前露营像打仗,现在倒像在户外野餐,轻松多了”,李女士笑着说。
好友探险:让每一步都轻得 “敢闯更远”
对一群爱越野、爱徒步的年轻人来说,“轻” 意味着 “能走更远的路,看更野的风景”。畅游者的轻量化装备,成了他们探险路上的 “底气”。
去年国庆,小王和三个朋友自驾穿越川西,车顶装着畅游者的便携式车顶帐篷和碳纤维车边帐。“以前租过钢制帐篷,四个人抬着都费劲,这次碳纤维款两个人就能装,省了不少力”,小王回忆道。他们在海拔 4500 米的垭口过夜,晚上风特别大,帐篷支架却稳得很;早上收帐篷时,折叠起来只占后备箱一半空间,还能放下四个人的徒步背包和氧气瓶。
最让他们惊艳的是可拆卸营桌椅。有天他们在雪山脚下找到一片湖边草地,从后备箱拿出桌椅,不用工具就能组装好 —— 小桌子刚好放下四碗泡面,椅子轻便却结实,几个人坐着吃泡面、看远处的雪山,“要是以前带笨重的桌椅,根本不会特意停下来享受这种时刻”。回程时,他们还遇到一段碎石路,车顶行李架上装着 30 斤的户外电源和补给,走了 20 多公里颠簸路,下车检查时,支架连个螺丝都没松。
专业救援:以 “可靠轻盈” 撑起紧急时刻
对应急救援队员来说,装备的 “轻” 是 “抢时间”,“坚固” 是 “保安全”。畅游者为专业场景定制的装备,在很多紧急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夏天南方某地暴雨,当地救援队接到任务,要给被困村庄送急救药品和食物。队员们用的是畅游者的加强型行李架,支架用的是高纯度航空级铝合金,表面做了抗腐蚀处理 —— 当时积水快没过车轮,行李架上装着两箱急救箱和十袋大米,车开在水里,支架没晃过一下,物资也没受潮。“要是以前的钢制行李架,不仅重,还怕泡水生锈,这次真是帮了大忙”,救援队队长说。
还有一次,队员们要去山区搜救迷路的驴友,带着畅游者的碳纤维救援支架。“山区路窄,支架轻,我们背着走山路不费劲,而且抗拉伸力强,能固定绳索、挂救援设备”,队长回忆道。最终他们在天黑前找到了驴友,支架还帮着抬了受伤的驴友下山 ——“轻不是没力量,是把力量用在了刀刃上”。
从材料到服务:藏在细节里的 “安心感”
不管是亲子、好友还是专业救援,畅游者的 “安心”,都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
材料上,他们从不用 “凑活” 的普通材质 —— 航空级铝合金纯度达 99.7% 以上,比普通铝合金轻 30% 却更结实;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是钢材的 1/4,强度却是钢材的 7-9 倍,这些不是 “噱头”,而是能让家长放心、让探险者敢闯、让救援者可靠的 “硬实力”。
工艺上,他们的 “较真” 肉眼可见 —— 所有金属部件都要经过阳极化和静电喷涂,小王的行李架用了一年多,经常在泥地、雨里跑,表面还是亮的,没有一点锈迹;专利动态负载技术更是让装备 “稳”—— 老张开高速时,车顶行李框里的儿童推车没滑过,救援队在颠簸路上,物资也没晃过。
服务上,他们也考虑得周全 —— 全国多个服务网点,能帮用户免费安装、定期保养;针对不同车型的定制服务,让 SUV、房车、皮卡都能找到 “专属装备”,不会出现 “装不上、不贴合” 的问题。小王说,他后来给皮卡也装了畅游者的行李架,“师傅上门安装时,还特意调了卡扣位置,说这样更贴合货斗,细节特别到位”。
轻盈之外:与自然 “好好相处”
畅游者的 “温度”,还藏在对自然的敬畏里。他们知道,每一次出行,都该是对自然的 “友好拜访”。
他们的材料可回收率达 85%,生产时优先用太阳能发电,“买他们的装备,就像为环保出了份力”,李女士会跟女儿说 “这个帐篷支架以后能回收,我们要爱护自然呀”;他们还把部分收益投入户外生态保护,小王和朋友去露营时,看到营地有 “无痕露营” 的提示牌,后来才知道是畅游者资助的项目,“觉得自己的出行更有意义了”。
还有服务网点的 “保养服务”,不仅能延长装备寿命,还能减少浪费 —— 救援队的行李架用了两年,去网点保养时,师傅给支架上了油、紧了螺丝,“感觉又能用上好几年”。
做每段旅程的 “轻装伙伴”
从郊外营地的亲子时光,到雪山脚下的好友畅谈,再到暴雨中的救援之路,畅游者从来不是 “站在旁边的装备”,而是 “走在身边的伙伴”。
它懂家长想给孩子的 “轻松陪伴”,懂年轻人想闯更远的 “热血”,懂救援者想守护生命的 “紧迫”。它用轻量化的科技,让每一段出行都少了 “负担”,多了 “安心”;用场景化的设计,让每一种需求都被 “看见”,被 “满足”。
就像李女士说的:“现在周末带娃露营,再也不用愁这愁那,看着孩子在帐下笑,我们也能好好享受阳光,这就是最好的出行。” 而这,正是畅游者一直想做的 —— 让每一个出行的人,都能带着轻盈,遇见更多美好。
上一篇:广东省推出“优惠住酒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