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学有话说:
塞上深秋,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清冽。
风物被时光浸染,呈现出沉稳的底色,整座城市静沐在一种通透而宁静的氛围里。人在榆林,能同时感受到两种节奏:一种来自岁月深处,悠长而深厚;一种源于当下此刻,明快而蓬勃。
穿城而过的时光长河,倒映着旧时楼阁的飞檐,也照映着高楼大厦的宏伟。历史文脉与都市气韵在此相汇,共同吐纳着这座城市的脉搏。
塞上名城,神奇榆林
美自天成,走进便知
底蕴,在时光深处淬炼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塞上名城的古老底色。
青山巍巍,映见一城风骨;大河滔滔,润泽一方文脉。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在这里交汇,大漠风光与黄土风情在这里并存,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了众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山岚浸润书香,街巷藏纳哲思,时光缓步而行,却在沉静中蕴蓄着磅礴的精神力量,更新着古城的似水流年。
这片土地的传奇,总与历史相关。史前城址的神秘恢弘、古老长城的巍然矗立、商贸重镇的往日繁华、传统民俗的璀璨缤纷……生成了这座城市独具韵味的文雅气质。
从观看到体验,从审美到思考,想要探寻城市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就要走进博物馆。
榆林市现有备案博物馆4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4家,非国有博物馆20家。从民歌咏叹千年的深情,到民俗世代传承的共识,再到红色精神的指引,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守护着文明精华,启迪古今。
行走于此,你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高”,在于精神的巍峨。层层叠加的文化记忆如同年轮,记录着岁月的一呼一吸,舒展成生活的本真模样。
光芒,于时代长河闪耀
黄河流不尽历史,高山掩不住光芒。文化底蕴与开拓精神,汇聚在今日的榆林,以只争朝夕的节奏,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与能量。
城市的核心地带,商业脉搏强劲跳动。传统市集与现代商圈并存,古老技艺与潮流元素对话,二十四小时不息的,是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
与此同时,持续跃进的榆林,时时以其开拓的锐气,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
这里物华天宝、能源富集,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全国首批新能源创建示范城市和碳达峰试点城市。
这里是世界治沙的典范。
全市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目前的36%,林木保存面积达2360万亩,推动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涌现出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等一大批全国治沙造林英模代表,孕育形成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
城区拓展,能源科技产业汇聚成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蓝图在此铺展,厂房如织,管线如脉。行走在今天的榆林,传统能源基地的“硬核”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但肌理之中,已悄然注入了绿色、开放的崭新基因。
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每一处景致都随着四季变换色彩。热爱生活的榆林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摆好手机,调好角度,将诠释着设计美学的一座座建筑,拉入无人机镜头的取景框。
山水的奇绝、历史的厚重、生活的热烈……不同的气韵交汇,沉淀出这座城市向上、向新和向前的力量。
静水流深,兼容并蓄,如此榆林,多彩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