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我的梦想,我来了。”
贵州52岁,有着丰富登山经验的探险家程雪斌倒挂珠峰长达6个小时,
最后却丢掉氧气瓶和护目镜,慢慢窒息而死。
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让其宁愿放弃保护自己的氧气瓶和护目镜,
也要继续攀登,背后的原因令人惊讶。
01
年轻时候的陈学斌特别向往大自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户外活动。
面对户外活动带来的刺激与快乐,他越来越沉迷于其中,
虽然带有危险,但是他总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为理由而不断参加登山、速降等户外活动,还是遵义虎鹰救援队的一员。
“这次的登山可不像你之前登的山,你想清楚了再说!”
妻子有些惊恐地回应丈夫想要登珠穆朗玛峰的想法,
“你想想我们一家人,你没出事就好,你要是出了事我和女儿怎么办?”
“你放心,这次我们有专业人士带着,而且公司还会给我们分配当地的夏尔巴,他们经常走那一条路线,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程雪斌安慰妻子,“我18号就回来。”
“你还是别去了,行吗?你看看那些新闻,登珠穆朗玛峰的人有多少?而且每年都有人因为登这个而……”
妻子说不出口,她知道自己或许劝不了丈夫,说“死”这个字让她害怕,还害怕一语成谶。
最终程雪斌还是说服了妻子,让她同意了登珠穆朗玛峰的愿望。
在得到家人支持后,程雪斌加入了尼泊尔公司8k Exhibitions登山队。
02
“大家好,我叫程雪斌,今年52岁,喜欢户外活动,
比如徒步、攀登、自行车极限挑战赛等,参与过不少的救援任务,是虎鹰救援队一员。
希望这次能和大家一起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程雪斌跟着一同攀登的队员做各种训练,
为了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2023年5月17日,训练过后,小队就在当地“夏尔巴”的带领下从较为容易的珠穆朗玛峰南坡出发。
出发不久,程雪斌就发现公司给他分配的夏尔巴异常年轻,
由于两人在语言上面存在着一些交流上不通,
根本无法准确理解彼此之间的意思,导致程雪斌在攀登过程中总会出一点小问题。
“还好不是什么大问题,马上就要进入8000米危险地带了,希望能顺利登顶!”
程雪斌心中暗暗念叨。
到了8000米后,他明显感觉到每上一步气候就越是寒冷,
空气也更加的稀薄,对于氧气的使用越来越多。
好在,在小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一路上进展还算相对的顺利,
当程雪斌抬头向上看时,已经能够看到南坡的峰顶了,
他心中的激动和兴奋霎时把疲惫和身体的不适冲走得一干二净。
“太好了!我们要成功了!”小队其中一位成员加油打气,鼓励着彼此。
“等会天气可能要变,我们到8700米的位置就原地休息一段时间吧。”
有经验的向导们给小队成员建议道。
03
当陈雪冰等人陆陆续续到达8700多米处时,抬头向上看,
便能够看到南坡的峰顶离自己是如此之近。
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的路才是最难走的,氧气所剩无几,
而道路更加陡峭,还有着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
休息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养精蓄锐,
等到晚上七八点左右开始向上继续攀登,争取拿下南坡峰顶。
可此时程雪斌感觉到眼睛越来越不舒服,他猜测应该是在攀登过程中好几次都把眼镜摘了下来而引起的。
眼睛暴露在外,而患上了雪盲症。
当他越是向上,那么紫外线越强,雪盲症也会越强。
可是陈雪冰并没有把自己的眼睛不适的情况告知队友和向导,
他深知,如果自己告诉了他们,自己便会被劝说放弃,
那么自己的珠穆朗玛峰攀登之旅也会就此结束。
于是,他默默地忍受了下来,认为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并不会影响自己继续攀登。
更何况他们距离南坡峰顶仅一步之遥,任何人都不会在此关键时刻放弃。
“我有些累,眼睛可能有些疲劳了,你们先去,我后面来。”
比小队成员们晚了一个小时后,他才开始冲击顶峰。
而每走一步就感觉自己肺部好像被人猛击了一拳,呼吸相当困难,更别说他的眼睛。
程雪斌不想放弃,眼前就只有这一条路,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一把抓着绳索,冰爪稳住了身形,
在即将登顶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困难,哪怕是停一分钟,身后都已经是人满为患;
停留的时间越长,体力也越跟不上,
他缓慢的前进,身体就像是压了一块大石。
“没事,还差几步了,很快就登顶了”
程雪斌鼓励着自己,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上再走了一步,
他距离顶峰又近了一步,还没等他开心,脚下一个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