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你的“念念不忘”,敦煌听到了!
文 | 阿布
还记得去年此时,上海的那场“敦煌梦”吗?30万上海市民曾涌向那片来自遥远西北的绮丽幻境——人们在斑驳的壁画前驻足,在庄严的佛像下屏息,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匠人,在耳边喃喃低语。
前来参观的人,留下了一丝“流连煌梦方觉浅”的意犹未尽。而没能预约上的人,纷纷在评论区“求返场”。
呐,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上海,你的“念念不忘”,敦煌听到了!
从2025年10月23日至2026年3月31日,一场规模更宏大、内容更丰富的敦煌文化艺术盛宴——“何以敦煌·念念回响”公益展,将在上海艺丰中心,再度为上海市民拉开帷幕。划重点:免费,预约制——手慢无哦!
10月10日起,关注微信服务号“何以敦煌”,即可进行预约。
何以敦煌
这5座洞窟,
凭什么是敦煌的“顶流天团”?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敦煌研究院指导,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段文杰敦煌文化弘扬专项基金承办,敦煌金文化黄金品牌、上海艺丰中心、旅游时报社为支持单位。
展览精选了5座极具代表性的洞窟还原。它们就像是敦煌石窟“神仙打架”的顶流天团,每一座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看点和说不完的故事。
让我们提前做点功课,看看这次的“C位担当”都有谁?
01
第428窟
——敦煌最大的中心塔柱窟
看点:最大的空间、最多的供养人画像、最宏大的故事连环画
走进428窟,你首先会被它的“大”所震撼。作为莫高窟现存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心塔柱窟,它就像一座地下宫殿。洞窟中央,一根连接天地的巨大石柱四面开龛,供奉佛像,信徒们可以绕着它“绕塔巡礼”,感受信仰的力量。
在四周的墙壁上,还藏着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1190个供养人画像——这些画像的主人,是当年出钱开凿洞窟的“金主爸爸”们。他们穿着北朝服饰,神态各异,宛如一场跨越千年的时装秀,为我们揭开那个时代的流行。
更有趣的是,428窟堪称“古代连环画天花板”。墙上画满了佛经故事,比如著名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和“须达拏太子好善乐施”。画师用一格格连续的画面,讲述着动人的情节。你甚至不需要任何文字说明,就能看懂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这不就是最早的连环画吗?
02
第220窟
——敦煌最美传奇窟
看点:初唐的华丽与自信、“壁画中的壁画”奇迹
如果说428窟是雄浑的史诗,那220窟就是一首华丽的唐诗。它诞生于大唐盛世,每一笔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自信与富丽。这里的壁画色彩艳丽,人物丰腴,衣袂飘飘,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
但220窟的传奇,还在于它是一座失而复得的宝库。在清代,人们出于某些原因,竟在它精美的唐代壁画上,又覆盖了一层宋代的壁画。直到1943年,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剥开宋代壁画的一角,才震惊地发现,下面竟然隐藏着一个更加辉煌的大唐世界!
你将在这里看到教科书级别的《维摩诘经变》。画中的帝王、大臣、各国王子,神态生动,仿佛一场国际峰会正在眼前召开。而另一侧墙壁上的《药师经变》,更是上演了一场盛大的皇家交响音乐会。乐队中,乐伎们演奏着各种乐器,两位舞者在华美的地毯上旋转跳跃——其中就有那经典的反弹琵琶舞。
03
第17窟
——世界闻名的“藏经洞”
看点: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改变世界文化史的小房间
第17窟很小,小到甚至不能算一个独立的洞窟,它只是旁边16窟甬道壁上的一个小房间。但它的名字,却如雷贯耳——藏经洞。
1900年,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无意中打开了这扇尘封近千年的密室之门。昏暗的烛光下,5万多件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经卷、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堆积如山,静静地躺在黑暗中。
这里面有什么?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金刚经》;有早已失传的古代乐谱《敦煌乐谱》;有记录着唐代社会生活百态的契约、信件、药方……它就像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瞬间让整个世界的汉学研究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今天,站在这座复原的藏经洞前虽然看不到堆积如山的经卷,但你可以闭上眼,感受那段既令人激动又令人心碎的历史。想象一下,当那扇门被推开时,扑面而来的千年书香……
04
第285窟
——融汇多元的万神殿
看点:东西方神祇齐聚一堂,“神仙开会”
285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开凿于西魏时期,正值丝绸之路的鼎盛。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堪称魔幻的场景:中国的伏羲、女娲,与印度的湿婆、毗湿奴等婆罗门教神祇,竟然出现在同一面墙壁上。
洞窟顶部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中国传统星宿神兽,它们驾驭着云车,在天际飞驰。而墙壁的下方,却是手持各种兵器、长着三头六臂的印度教天神。他们非但没有打起来,反而和谐共处,共同守护着洞窟的主尊。
这种“神仙开会”的奇景,正是敦煌作为世界文化十字路口的有力证明。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包容并蓄的“敦煌风格”。
05
第3窟
——描绘入微的千手千眼观音
看点:元代壁画的巅峰之作,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细描绘
第3窟是元代壁画的代表。面积不大,但艺术价值极高。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请你一定要走近看——画师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在观音的40只大手中,每一只手心都画了一只眼睛,又用这40只手,变幻出上千只小手,每只小手中又各执法器。整幅画面繁复而不杂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仪式感。这种绘画技巧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这5座洞窟,就像5个时空切片,浓缩了敦煌艺术从北朝的雄健,到隋唐的华美,再到元代的精细。当你亲身走进它们,你读懂的,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脉搏。
一眼千年,那些必看的国宝级展品
一场顶级的敦煌展,不仅只有复原洞窟,那些从墙壁上“走”下来的壁画和彩塑,同样能让你心跳加速。
“敦煌最美菩萨”壁画
必看理由:永恒的东方蒙娜丽莎
这尊出自莫高窟第57窟的胁侍菩萨,早已成为敦煌的文化名片。她微微倾斜着身姿,眉眼低垂,嘴角含笑,神情中既有悲悯,又有宁静。她的美,是一种属于东方的内敛而温润的极致之美。无数人站在她的面前,都会被那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谧所打动。
“敦煌最美的反弹琵琶舞”壁画
必看理由:力与美结合的动态奇迹
这幅经典的舞乐图,来自我们前面提到的第220窟。但当它被高清复制、单独呈现时,你更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动感。舞者一足蹬地,一足后翘,身体反转,将琵琶背于身后弹奏。整个动作违背人体力学,却又充满了和谐的韵律感。它不仅是舞蹈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大唐盛世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文化象征。
神韵天成、姿态万千的敦煌彩塑
必看理由:泥土的史诗,立体的信仰
敦煌艺术是壁画与彩塑的交响。本次展览也将展出多件精美的彩塑复制品。这些佛陀、菩萨、弟子、天王,虽然由泥土塑成,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衣褶处理得如同流水般顺滑,他们的面部表情,有的慈悲,有的威严,有的天真,有的深思。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偶像,而是一个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通过这些立体的雕塑,你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虔诚的内心。
此外,展览还将系统展示藏经洞文献的传奇故事,回顾莫高窟百年来的保护历程,以及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30年来的公益成果。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遗产保护课。
这场跨越千年的邀约,只等你来。
拼手速的时候,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