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拍铜仁古城的时候,注意到远处分别位于山尖和山腰的一塔一寺颇为醒目,于是在离开第一个打卡点后便有点迫不及待地前往探访。塔是之前介绍过的凌云塔(即现在的文笔塔);寺即本文正在详细分享的回龙寺,别看它规模不大,又古今建筑交融看上去有点其貌不扬,却是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刹,据说还曾是川、渝、湘、黔、滇五地闻名的佛教圣地“。
不过相较而言,回龙寺现存的大雄宝殿、藏经阁等虽然也都是清代重建的建筑,每逢佛事活动仍然可闻诵经之声。但更被铜仁的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隐藏在寺内的文笔洞。据说文笔洞纵深20余米,供奉一前一后两尊佛像。内部留有明朝驻铜仁贵州总兵邓钟,民国驻铜仁陆军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驻铜仁滇军文泽民和著名教育家周邦道先生等人的石刻。
而在明代地方志中就有相关记载,铜仁郡人陈珊在太乙山牛角洞(后改名文笔洞)隐居苦读十余年,于1552年中进士,其子陈扬产、陈廷产等后裔连续五世共出七位进士,形成"五世七进士"的科举世家。文笔洞因此成为当地崇文重教的文化象征,摩崖石刻存有明清文人赞颂文笔峰的诗文十余处。
让我略感惊讶的是,这座跟古城遥遥相对的文笔峰竟然也属喀斯特地貌山体,只是随着当地相关部门对这一带自然环境和重视和保护,现在已经看不到多少宿命裸露在外的岩石和崖壁,那郁郁葱葱的模样,正悄然泛起些许2025年的秋色,可惜来得有点早了,如果一两个月后再来,定能邂逅文笔峰最多彩的一面吧。
个人又感觉比较有趣的是,聪明的铜仁人总喜欢把文笔峰介绍成“海拔500多米”,如果你留点心,或者说亲身去体验和爬过这座山,那么肯定会对这500米的高度有所新的理解,嘿嘿。所以有市民自称十分钟就能登顶,也因此变得十分合情合理了。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关于交通:想要探访回龙寺和牛角洞,自然先要进入文笔峰公园,它的具体地址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文笔峰107号”,除了自驾外,也可以乘坐当地的5路 或10路公交车前往,还是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