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二哥”鬣狗,不怕狮子却怕非洲人?非洲人是怎么对它的?
创始人
2025-10-17 09:00:53
0

导语

“肛肠科主任”、“非洲二姐”、“非洲二哥”,这是因为鬣狗的尾巴上有一段类似于人类的肛门的结构,被许多人误以为是鬣狗的肛门。其实鬣狗并非狗科动物,它属于猫型亚目,与狮子关系更近,因为它的身上不仅有狗的特征,还有猫的特点。

鬣狗骨架和面部结构都像狗,而眼睛和颜色却像猫,因此,鬣狗被归类到猫型亚目。鬣狗是非洲大型肉食类猛兽,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又被称为“非洲二哥”。然而,尽管鬣狗长相可爱,却不像狮子、老虎、大象那样的动物受到猎人的喜爱,反而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一时间,鬣狗为何会受到威胁?

一、“非洲二哥”。

鬣狗又被称为“非洲野犬”,它们的体型比狼还要大,且头部呈锥形、耳朵大、腿短、尾巴细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鬣狗适应非洲的草原环境。鬣狗是一种典型的群居性动物,它们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存,通常情况下,一只鬣狗群的数量在10到100只之间,最多不超过200只。

而且鬣狗群体中雌性占主导地位,雌性之间也会形成上下级关系,方便鬣狗群体的生存。而在鬣狗的生殖器方面,雌性的生殖器结构非常特殊,它的一部分生殖器延伸到体外,这样的构造有利于鬣狗在交配的时候,更加方便和快捷,从而在交配的过程中,更加安全。

而鬣狗群体的等级是极其严格的,它们会遵守尊卑顺序,而且在鬣狗群体中,上级有着绝对的权威,下级则是绝对服从的。所以,一旦有鬣狗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被“掏肛”惩罚,失去了群体的地位,从而在非洲的草原上生存的时候,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在鬣狗的繁殖方面,雄性只会和自己的伴侣进行交配,这也是为了保证鬣狗群体的生育能力。一旦有雄性违反了这一规则,未经许可就和其他雌性进行交配,雌性就会对其进行惩罚,所以在鬣狗的群体中,违反规则者的下场都是非常凄惨的。

在非洲的草原上,鬣狗是被称为非常凶猛的动物,狮子也很少对它们进行攻击,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对鬣狗进行攻击。所以,鬣狗也被称为“非洲二哥”,因为它们在非洲的草原上生存的非常威武,哪怕是非洲最大的肉食性动物狮子,也不敢轻易对它们进行攻击。

二、鬣狗的生存威胁。

鬣狗群体的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在人类的活动下,鬣狗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少。在非洲,有着许多的民间传说,比如说鬣狗是不洁之物,甚至还有人认为鬣狗会带来厄运。

所以在非洲,鬣狗也经常遭到非洲人的围攻,有的时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有的时候,却又是出于对鬣狗的害怕。而且,鬣狗的生存环境也受到非洲人活动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的鬣狗群体,逐渐变得无家可归,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也会来到人类的居住地,觅食人类的食物。

但是人类却不喜欢鬣狗,所以在鬣狗来到人类的居住地的时候,人类会对它们进行围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鬣狗也会奋起反抗,这样一来,鬣狗和人类之间就会不断的发生冲突,最终,鬣狗就会在人类的活动下,逐渐被人类所消灭。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鬣狗被人们所捕猎,许多人都认为鬣狗的身体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但是,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鬣狗的身体并没有什么药用价值,人们只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就会对鬣狗进行围攻。

最终,鬣狗的数量直线下降,甚至有的时候,会被人们当作宠物,但是人们养鬣狗只是为了观赏,很少有人会去养它们,这样一来,鬣狗在人类的活动下,数量也会逐渐减少。

三、非洲的野生动物受到威胁。

在非洲,鬣狗的数量逐渐减少,其实不仅仅是鬣狗,还有大猩猩等动物,它们的生存环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人类进行开垦,这样一来,大片的森林就会被砍伐,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也会失去栖息的地方,变得无家可归。

而且,还有一部分人为的因素,就是对鬣狗、大猩猩等动物进行捕猎,有的时候是为了探索,有的时候则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兴趣。但是,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鬣狗、大猩猩等野生动物,都是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它们有着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是人类却将它们囚禁,这样做既不尊重生物,也不尊重自然。

所以,在非洲,鬣狗和大猩猩的数量逐渐减少,不仅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非洲的草原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所以在保护鬣狗等野生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非洲的草原环境。

结语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NGO和公民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共同呵护自然生态。

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来实现。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也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都应该重视和关注。

相关内容

秋假来了!秀洲预定火了
11月12日至14日,嘉兴一至九年级学生将迎来首个秋假,叠加一个周...
2025-10-22 08:52:32
露营地外卖“送达难”?有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于志兵 金秋时节的建邺区江心洲...
2025-10-22 08:51:04
挖土豆挖得不亦乐乎,“下地...
挖土豆挖得不亦乐乎,“下地干活式旅游”火了? “下地干活式旅游”...
2025-10-22 08:49:49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推出秋冬“...
近年来,扬州古运河水上游火爆“出圈”,游客坐在古色古香的画舫里,一...
2025-10-22 08:48:34
砸钱花时间,为什么父母越用...
这个假期给孩子安排了一趟出国游,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是挺开心的,但回到...
2025-10-22 08:46:00
40年守护求索 只因代代相...
著名敦煌学者赵声良杭州开讲“我与敦煌学” 40年守护求索 只因代代...
2025-10-22 07:54:14
@长沙人,刷电子社保卡可办...
华声在线10月21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10月21日...
2025-10-22 07:50:03
原创 ...
近日,广州白云机场上演了一出闹剧,42 个印度人刚下飞机就被直接遣...
2025-10-22 07:48:26

热门资讯

秋假来了!秀洲预定火了 11月12日至14日,嘉兴一至九年级学生将迎来首个秋假,叠加一个周末,不少家庭拥有了完整的5天假期,...
露营地外卖“送达难”?有招了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于志兵 金秋时节的建邺区江心洲,粉黛乱子草织就浪漫花海,池杉林映...
挖土豆挖得不亦乐乎,“下地干活... 挖土豆挖得不亦乐乎,“下地干活式旅游”火了? “下地干活式旅游”火了。 最近,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的...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推出秋冬“运河... 近年来,扬州古运河水上游火爆“出圈”,游客坐在古色古香的画舫里,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运河两岸风光,古...
砸钱花时间,为什么父母越用力,... 这个假期给孩子安排了一趟出国游,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是挺开心的,但回到家又兴致缺缺,干啥都提不起劲。 我...
40年守护求索 只因代代相传的... 著名敦煌学者赵声良杭州开讲“我与敦煌学” 40年守护求索 只因代代相传的赤诚 本报记者 宋浩 ...
@长沙人,刷电子社保卡可办理住... 华声在线10月21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10月21日,记者从长沙市人社局获悉,2025...
原创 广... 近日,广州白云机场上演了一出闹剧,42 个印度人刚下飞机就被直接遣返,这一果断举措让白云机场赢得了众...
长征路上看四川|广元红色旅游线... 央广网广元10月22日消息(记者王颖 见习记者唐诗敏)作为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