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于志兵
金秋时节的建邺区江心洲,粉黛乱子草织就浪漫花海,池杉林映出仙境轮廓,成片向日葵迎风绽放。这份“摩登田园风”让这里成为南京及周边市民休闲打卡热门地,每到周末、节假日,大批游客前来露营野餐。
然而,热闹背后藏着游客与外卖骑手的共同困扰:网红景点、露营地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明显地标,外卖定位频频“失准”,“我找你、你找我”的送达窘境时有发生。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联合主办的“听语圆桌会·社区行”走进江心洲街道洲岛和园社区,骑手、居民、企业代表、老党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交流,共寻外卖“送达难”的破解之道。
听语圆桌会现场。南京日报 / 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志兵 摄
露营经济升温,外卖“送达难”成新痛点
“看着外卖定位靠近,下一秒又偏了,只能在电话里互相问‘你在哪’。” 游客王女士说道,周末在江心洲露营点外卖,“找外卖”比等外卖还久,“营地全是帐篷,没门牌号,说‘在马路边’‘江边帐篷’,骑手根本找不到。”
王女士的困扰并非个例。随着江心洲露营经济“指数式增长”,5个主要露营基地每到节假日便挤满游客,外卖也随之爆单。美团骑手李伟透露,旺季时,一天的订单中近七成来自露营地,“忙得没时间喝水,最怕到了营地找不到人耽误时间。”
骑手们的难点更具体:5个营地中仅3号、5号因靠近基础设施定位较准,其余均因“无建筑、无标识”产生定位偏差;高峰期营地人流车流集中,骑车难进,步行找路更难。“有一次到营地找了10多分钟,游客说‘帐篷旁有狗’,可眼前全是帐篷和狗。”李伟说,绕路、送错是常事。饿了么骑手王彬补充,营地随游客增多“动态扩张”,定位根本跟不上变化。
一边是游客对便捷外卖的需求,一边是骑手对精准配送的期待,“送达难”成了痛点。
圆桌议事聚合力,多方建言破困局
“要让游客吃得舒心、骑手送得高效,今天咱们从需求出发想办法。”洲岛和园社区党委书记杨雪拉开了讨论序幕。各方围绕“标识优化、定位精准、服务配套”,提出针对性建议。
美团骑手代表李伟提议,每个营地设专门“外卖区”,“比如在入口划区域挂牌子,游客到点取餐,骑手直接送达,避免人找人。”
居民代表周心怡建议,营地内增设外卖区指引牌,“节假日人多,游客跟着箭头走,不用反复问路”;同时在游客须知牌上标注外卖区定位,“第一次来的游客扫码就能导航,省心方便。”
老党员鲁维啟提议,节假日组织党员志愿者驻点露营地,“在入口、外卖区帮游客指路、教定位,给骑手带路,既减轻骑手负担,也让游客感受江心洲的热情。”他还建议志愿者协助维护取餐秩序,保持外卖区整洁。
南京洲岛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岛内几处露营地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定位参照物少,建议利用路边已有标牌引导取外卖。
社区搭“桥”,从沟通到长效解决
“大家的建议都很实在,接下来社区要把‘好点子’变成‘实举措’。”杨雪表示,圆桌会的核心是通过“零距离沟通”摸清需求,社区则扮演“桥梁纽带”,链接资源推动问题解决。
此前,社区以“宁小蜂驿站”为核心,为骑手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保障,从“骑手友好小区”升级为“骑手友好社区”,还推出骑手优惠套餐、临时停车便利等服务,让骑手感受“家的温暖”。
为及时掌握需求,社区建立“线上 + 线下”双渠道沟通机制:线上设骑手专属群,实时收集配送难题;线下定期开座谈会,让各方面对面交流。“之前骑手充电难,有续航焦虑,我们联合中国铁塔公司,新增换电柜2组;我们与北京市尚公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丁嘉健法律援助工作室’,为新业态群体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援助,守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杨雪说,这种“常态化沟通”能快速响应需求。
针对此次 “送达难”,社区已初步制定方案:第一步,近期向相关企业提交申请,将5个营地的游客须知牌设为精准定位点;第二步,组织党员志愿者在社区附近热门活动点开展文明引导。
“解决外卖难题,不仅是让骑手顺心、游客舒心,更是给露营经济‘添火’。”杨雪表示,社区会持续跟踪方案落实,通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听语+平台收集反馈,让“自然美景”与“便捷服务”并存,让江心洲更具吸引力。
一场圆桌会凝聚多方智慧,一份方案承载服务温度。“外卖送达难” 虽小,却关乎游客体验与骑手权益。洲岛和园社区用“零距离沟通”打破诉求壁垒,以“资源整合”破解痛点,既关怀新业态群体,也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随着定位优化、标识完善、志愿引导等举措落地,“人找人”的窘境将渐消,“精准送达”的便捷会成为常态。这份“从细节出发、为群众着想”的服务理念,或将成为江心洲露营经济持续升温的 “秘诀”,让更多人爱上这里的田园风光与烟火温情。
社区书记说
以“家人”视角
传递暖“新”力量
□ 杨雪(洲岛和园社区党委书记)
服务有温度,幸福在身边。我们把新就业群体当家人,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让温暖直达心坎。
打造暖“新”驿站,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免费饮水、应急药品等服务,破解“歇脚难、充电难、饮水难”问题。服务不止基础保障,更延伸至心理健康、法律咨询、公益暑托班、小蜂食堂、骑手友好商铺,全方位守护其工作生活。构筑暖“新”平台,针对阶段性问题常态协商,破解痛点、解决急难愁盼,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我们力争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暖,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秋假来了!秀洲预定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