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说,“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乘坐晚上的航班,从乌鲁木齐飞到了伊宁。因为只安排了一天的日程,有两个选项,或去口岸,或去草原。当然,草原的吸引力无与伦比。
对草原的向往,是从知道了草原这个名词开始的,而且是读了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契诃夫的《草原》进一步加深的。前者散文诗一般的作品,草原风光令人陶醉。草原上长大的契科夫,正是以《草原》为起点,登上了俄罗斯经典文学大师的殿堂。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好像是用彩色小珠子串成的。
沿着伊犁河谷以及巩乃斯河谷逆流而上,路边绿水潺潺,草木葱葱,美丽的景色赏心悦目。那首歌始终萦绕在脑际: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尤其是肖尔布拉克勾起了浮想联翩,遥远而颠簸的路程,不再是索然无味,不再是漫长难耐。
车子停在一个毡房前,随即被接待人员迎请进去。丰盛的午餐已经备好,落座之后才得以观察毡房。传说中的哈萨克毡房,发旧的白色外表不很起眼,但内部的富丽堂皇令人惊叹。不是民居设置,相当于招待酒店,周围是挂壁以及刺绣的幔帐,地上铺着花毯,俨然一座艺术殿堂。甘醇的马奶酒催发豪迈的激情,恨不得马上奔跑在草原之上,反而对眼前的美味提不起兴趣。
那拉提,蒙古语是“有太阳”的意思,也有说是“向阳的山坡”。传说,成吉思汗的大军西征时,一支军队经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在山中遭遇风雪弥漫,饥寒交迫,疲惫不堪。岂料翻越过山岭,眼前竟是一马平川,宛如锦毯的莽莽草原上繁花怒放,清泉密布,溪流纵横,仿佛到了天堂般的世界,将士们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忽然间,云开日出,艳阳高照,大家齐声高呼:那拉提,那拉提……
这片草原集雪山、森林、草甸、河流、沟谷于一体,乃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一般认为,四大草原分别是呼伦贝尔、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和南美的潘帕斯。有的版本没有巴音布鲁克,而是锡林郭勒。草原有个概念叫做载畜量或载牧量,尽管中国在世界四大草原里拥有三个,但这个指标均落后于地处温带、机械化程度高的潘帕斯,尤其是那拉提属于高寒草原,气候寒冷导致牧草生长周期短,载畜量相对较低。
乘车来到一面山坡上,空旷的草毯子上只有有两座白色的毡房,还有拉着游客转悠的电瓶车,琢磨着应该就是空中草原的观景点了。没有去凑那个热闹,索性就在这面山坡上玩了起来。很想登高远望,好几次眺望那个绿油油的山头,估摸着实际距离比较遥远,所谓“望山跑死马”,最终没有下那个决心。名不虚传,那拉提植被覆盖率确实很高,从河谷蔓延至高山之巅。据称,拥有雪岭云杉、野生雪莲等珍稀植物,有“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之誉。
头顶着蓝天,盘腿坐在草地上,清新的空气,白色的毡房,自在的羊群,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鸟瞰远处蓝色的河流,遥望远在天际线上群山以及模模糊糊的冰川,发现天山山脉尽管高大雄浑,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雄伟,尤其是在草原的衬托之中显得威而不猛、秀而不媚。漫步松林边缘时,竟然涛声阵阵,俨然万马长啸,让人萌发出想跟着大声喊叫、引亢高歌甚至放声痛哭的冲动。
哈萨克姑娘牵过来一匹骏马,同伴们涌过去争着骑。也被推上了上去,因为从来没有骑过马,脱离大地母亲高悬马背之上,满脑子涌动着恐惧感,没有丝毫的扬鞭驰骋之欲望。倒是琢磨了一番,这匹枣红马是伊犁马还是传说中的汗血马?史上被称为“天马”的汗血马,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但那拉提草原的气候、环境与之相近,改良培养汗血马以及鼓捣汗血马文化已成为产业。
大名鼎鼎的汗血马,被传是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旷世伟人开疆拓土的得力助手。只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似乎没有依赖汗血马,仰仗的是土生土长的蒙古马。蒙古马体型虽小,但耐寒抗饿,适应恶劣环境。速度虽不如汗血宝马,但耐力长久;蒙古人自幼驯马,骑射技能与马匹训练融为一体,战术体系独特。传说,蒙古马神话是成吉思汗用了三道黑科技改造的结果,即骟马稳性情、裂耳降噪音、犁鼻增呼吸,在战场上把欧洲高头大马甩出几条街。
恋恋不舍低离开山坡,途中看见一高一矮两棵树,是不是传说中的云杉?大家下车欣赏,不同的角度拍了个遍。这期间,一只狗窜将出来,往山坡上冲去。一个哈萨克小姑娘又从山坡下爬了上来,大家索性耐心等待着。及至跟前,似乎听不懂汉语,压根儿一声不吭。但是,大家邀她合影时,都会很开心地配合。环顾四周,既没有看见毡房,附近也没有成年哈萨克人在活动。或许,带小女孩来的家人正在茂密的草丛里忙于生计。
果不其然,河谷平川里的草丛茂密而高深,大家伙走进去拍摄花花草草时,身影全被淹没了进去。神奇美妙的那拉提草原,俨然一块绿色的翡翠,横卧在天山的腹地、伊犁河谷的东段,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而成摇篮状的谷地,除却雪岭云杉等高大林木、灌木柳等低矮植物,还生长着小米草、婆婆纳、金莲花、山葱、异燕麦、白野菊、蒲公英、假水苏和龙胆等植物,把这里孕育成为绚丽多彩的被公认为世上最美丽的大草原。
许多人曾经沿用内地南北方植被差异的认知,不理解南疆干、北疆润的“冰火两重天”格局。事实上,大西洋暖流沿西风带向东输送,跨越约6000公里的欧亚大陆,途经地中海、黑海等水域补充水汽后,最终被天山山脉阻挡抬升,冷凝形成降水滋润这片土地。所以,距离那拉提几百公里的赛里木湖,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设想,倘若没有天山山脉,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长驱直入塔里木盆地,南疆降水增加,北疆干旱化,蒙古高原西部或许更加湿润,等等。天山山脉的意义,疑似秦岭山脉是内地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坊间有个段子,在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让印度洋暖流吹暖西藏高原以及湿润大西北。实事求是地讲,并非毫无科学依据。大气环流、寒流、暖流,三者共同作用维持地球气候系统的动态平衡,造成气球表面的湿度温度差异巨大。中国哈尔滨与法国巴黎的纬度相近,但冬季气温差异显著,巴黎有呢子大衣就行,哈尔滨得用皮袄保温。巴黎那边受大西洋暖流影响比较温暖,哈尔滨不仅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显著,而且还有太平洋寒流影响。也是基于此,暖流经过海洋水域海产丰富,寒流经过之处海产比较贫乏。
图文:天边之音
穿越高度近乎肩膀的草丛,清晰地看到了在远处只见树梢的密叶杨。据称,它与南疆的胡杨有着深厚的渊源,同属杨柳科,是近亲关系。尤其是,也传承着三个千年的传奇。朋友说,秋天也是一片金黄。念想胡杨许多年,始终没有走近端详个仔细。这种6000多万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的古老树种,之所以苟延残喘到如今,依仗的就是与生俱来的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的超强能力。生存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正是这一说法,赋予了胡杨沙漠英雄的色彩。
在路上 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