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收官
红安交出了一份文旅亮眼答卷
108.5 万人次游客接待量、6.2 亿元旅游综合收入
同比分别增长 20.6%、33.4%
更实现 “零信访、零重大投诉、零舆情发酵” 的难得佳绩
黄冈政府网发布评论文章
《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红安实践”:
以民生温度筑牢“零投诉”口碑》
深度解码这份 “流量” 与 “质量”
双优成绩单背后的密码
↓↓↓
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红安实践”:以民生温度筑牢“零投诉”口碑
国庆黄金周落下帷幕,红安县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兼具“流量”与“质量”的答卷:108.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6.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6%、33.4%。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旅游高峰期间,当地实现“零信访、零重大投诉、零舆情发酵”,为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红安县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链条发力——县委、县政府将全域文旅发展纳入县域高质量发展全局,各部门以“游客为中心”协同联动,干部下沉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构建起一套闭环式服务保障体系,让“红色红安”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更成为民生服务的展示窗口。
黄安古城·红安影视幻城
顶层设计锚定方向:以系统化思维谋全域发展
县域文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战略引领。红安县将“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作为核心目标,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制定《传承“铁血红安”基因 打造红色文旅高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两步走”升级路径,推动当地从“大别山腹地景区”向全域旅游示范区转型。
在资源整合层面,红安县构建“一核一廊三组团”融合发展格局,重点推进黄麻纪念园5A创建、革命文物保护等工程,同时联合鄂豫皖毗邻县市区成立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通过资源共享、线路共建打破区域壁垒。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当地干部主动化身“文旅推介官”,以“访将军故里,悟红色初心;揽天台胜景,看万山红遍”的特色表达,向外界传递红安文旅魅力,为假日旅游聚集人气。
《大别山抗战》
针对国庆黄金周可能出现的服务压力,红安县政府提前召开专题部署会,将“游客满意”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清单。一方面,检查黄麻纪念园游客中心综合体等新建设施运营情况,确保2.4亿元投入的服务载体发挥实效;另一方面,督办国力红安康养产业园、长胜七里红色文旅融合项目等配套工程的假日保障功能,联动企业完善住宿、餐饮供给体系。同时,针对往年服务中的价格监管、交通疏导、应急处置等痛点,要求各部门提前排查隐患,制定“一问题一方案”,从源头降低投诉风险。
红秀剧场
干部下沉畅通诉求:构建三级响应体系解民忧
“没想到电话打过去,10分钟就有回复。”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女士因错过国潮文化节演出场次焦急求助,红安县文旅局负责人立即协调景区为其安排次日补看场次,同时优化“演出场次预告小程序”,新增“短信提醒”功能。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红安县建立的“县级领导+部门局长+景区专员”三级诉求响应机制。
国庆期间,红安县分管文旅工作的副县长公开24小时联系电话,7天累计接听游客诉求280余条,从协调酒店预留房间到调度景区应急物资,确保“事事有回应”;文旅局负责人驻守黄安古城・红安影视幻城现场,每日处理活动咨询、投诉建议60余条,针对“演出场地标识不清”问题,4小时内完成15块导览牌增设;公安局负责人统筹制定“交通疏导方案”,卫健局负责人带队巡查12家A级景区急救点,城管执法局负责人现场督办景区周边占道经营。
12名关键岗位干部公开联系电话,2100余条游客诉求全部响应,“诉求不绕弯、解决不隔夜”的服务模式,让干部下沉一线成为常态。正如当地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游客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这种服务自觉,成为红安文旅赢得口碑的重要支撑。
熊家湾田园谷
部门协同织密保障网:各司其职形成服务合力
县域文旅服务保障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大合唱”。国庆期间,红安县文旅、公安、卫健、城管等部门立足职能、无缝配合,共同筑牢游客权益保障网。
文旅部门聚焦活动保障,成立“国潮文化节服务专班”,提前3个月对接设计团队优化演出方案,活动期间每日安排20名工作人员驻场实时调整节目场次。10月4日,黄安影视幻城单日游客突破2.5万人次,专班1小时内完成“加演2场非遗火秀”调度,避免游客“白跑一趟”;同时推出涵盖交通、住宿、特产购买等信息的“红安文旅服务手册”,免费发放1.2万册,成为游客“随身指南”。
公安部门注重秩序维护,推行“首违不罚+教育引导”机制,8天累计落实柔性执法1532起(交警1383起、城管149起)。在黄安影视幻城、长胜街等重点区域设置12个临时执勤点,10月6日夜场1.5万游客返程时,交警全员上岗疏导交通,将拥堵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未引发一起冲突投诉。
卫健部门坚守健康守护,在各景区设立“防暑急救服务点”,配备急救箱、降温药品,负责人每日带队巡查物资储备情况。7天内,卫健部门接到120急救电话75起,均实现“15分钟内到场处置”,仅6名游客因轻微擦伤接受治疗,无重症案例,以快速响应守护游客安全。
城管部门强化环境整治,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制度,负责人带队每日开展3次巡查,对首次违规商贩发放《文明经营告知书》,同时协调环卫部门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往年易出现“脏乱差”的七里坪镇主干道、万星里商圈,今年国庆期间保持“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满意度达95%。
经验推广彰显示范价值:县域文旅发展的核心逻辑
红安文旅的实践,不仅赢得了游客认可,更吸引央视、新华社、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关注。10月4日,江苏卫视《国庆文旅观察》专题报道红安文旅服务场景,展现干部推介文旅、解答咨询,民警引导停车,卫健人员为游客测血压等画面,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00万;央视《新闻联播》片段中,当地干部介绍“领导热线+部门协同”机制及“平价招商”政策(景区内外同价,新增30家商户无天价消费),让红安做法成为县域文旅服务的参考案例。
据统计,国庆期间,红安文旅相关报道登陆110余家主流媒体,各部门负责人接受专访18次,“红色红安、温暖红安”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正如《湖北日报》评论所言:“红安的成功,在于把‘游客满意’的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干部的行动中,这才是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从顶层统筹到基层落实,从干部担当到部门协同,红安以 “零投诉”的实践证明,县域文旅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将服务意识融入每一个环节。这份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文旅答卷,不仅为全国县域文旅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展现了民生温度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看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