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秋民俗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2025年10月6日,敦煌市图书馆举办“月满中秋 灯耀团圆”非遗中秋灯笼手作活动,36个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在文化讲解与手工实践中,共赴中秋文化之约。
活动伊始,主持人叶老师开启了“中秋文化小课堂”。从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月习俗讲起,讲到汉代官方祭祀定型、唐宋时期全民赏月风尚,清晰梳理节日文化脉络;讲述嫦娥奔月传说时,生动描绘后羿射日、嫦娥吞药奔月的经典情节,让神话故事里的思念与美好,深深印在孩子们心间;还详细介绍祭月、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习俗,着重阐释中秋节与灯笼的关联——古时中秋燃灯,既有祭祀祈福之意,又添节日热闹氛围,灯笼承载着对团圆的期盼,成为中秋文化符号之一 。讲解中,老师穿插趣味灯谜互动,“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稀奇(打一水果)”,孩子们踊跃抢答,在猜谜乐趣里加深对中秋文化的理解,沉浸式汲取知识。
文化课堂结束,手工环节热闹开启。图书馆为参与者备齐彩色卡纸、柔韧竹篾、发光灯珠等材料,支持大家自由创作。亲子家庭分工协作,有的以嫦娥奔月为灵感绘制灯面,让神话场景“亮”起来;有的写下中秋祝福,把对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融入灯笼;还有家庭巧用环保材料,打造出个性十足的创意作品。扶骨架、贴灯面、绘图案…… 小手与大手配合间,情感悄然升温,专属团圆记忆在灯笼制作里慢慢定格。
待一盏盏灯笼完工,孩子们兴奋地带走成品。夜幕降临时,暖黄灯光从灯笼透出,或装点家中温馨角落,或成为中秋巡游里的亮眼风景,让传统非遗真正走进生活,传递节味与文化温度。
此次活动,以文化讲解为引、手工实践为翼,让亲子家庭在趣味互动中,深度了解中秋起源、传说、习俗,亲手赋予灯笼文化内涵。既搭建起亲子协作的温馨平台,更以非遗为载体,传承中秋文化根脉,让古老民俗在当代敦煌焕发生机,为城市中秋氛围添上一抹厚重又温暖的文化亮色。
来源:书香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