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1日,晋京冀豫四省市文旅部门将在山西省长治市黄崖洞文化旅游区立下“太行盟约”——2025太行山旅游联合推广活动正式启幕。一场推介会、一条自驾采风路、一场非遗嘉年华,把“大美秘境·宝藏太行”带到大家眼前。但比活动更硬核的,是太行山自己:它把最壮美的崖壁、最滚烫的红色、最灵巧的非遗,同时“开卷”放在四省面前,交出了一张“四省联考”的标准答案。今天,我们就顺着山风,看看这张答卷到底写了什么。
一、一样的山,四重奏:太行把最美段落拆成“四段乐章”
①山西段:把太行写成“立体史书”
王莽岭云海+挂壁公路,180°的绝壁把太行“抬”进云端;八泉峡游船+208米观光电梯,又把太行“沉”进地心;皇城相府把青砖砌成“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把黄土夯成“抗战指挥中枢”。一山藏两景:左手翻历史,右手是地质。
②北京段:把太行写成“都会后花园”
门头沟—房山一线,拒马河在十渡切出“北方小桂林”,百花山草甸铺成“京都毛毯”,百望山“太行前哨”层林尽染,唱响京西第一红叶。北京把太行“剪辑”成周末2.5小时度假圈,让“首都”有了山系呼吸。
③河北段:把太行写成“燕赵豪情”
嶂石岩命名了世界三大砂岩地貌之一,白石山把大理岩峰林“推”到1900米云端;易水湖用27平方公里把“风萧萧”吟成“北国漓江”;西柏坡则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写进每块青砖。太行在河北,是“自然+史诗”的双关语。
④河南段:把太行写成“华夏源代码”
云台山红石峡10亿年地层像一条“时间拉链”,一拉就看见太古;红旗渠1500公里“人工天河”挂在腰间,写满“重新安排河山”的当代愚公;殷墟把甲骨文“嵌”进太行东麓,让太行成为“最早的中国”书架。
二、红色血脉:一座山,四把枪,同一段抗战记忆
1937—1945,八路军在太行山摆下“天下棋局”,四省同时落子:
山西黄崖洞——抗战时期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所在地,素有“太行兵工厂”“钢铁摇篮”之称;河北平西(野三坡百里峡内)——平西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华北延安”;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指挥华北军民进行了“百团大战”“响堂铺战役”等著名战役;北京霞云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地,歌声飞出山坳。
今天,你把导航设成“太行山抗战遗址群”,四省地标会像烽火台一样依次点亮——同一座山,四把枪,枪口一致对外,枪托却紧紧靠着人民。
三、非遗技艺:一把剪刀、一根银针,飞针走线连四省
太行山把悬崖“切”成绝壁,也把文化“裁”成非遗。四省共用同一套“山味”手工:
剪纸:山西晋中“喜花”剪出黄土墙的年味,河北蔚县“点彩”剪出戏出人物,北京“京派”剪出皇家窗棂——同一把剪刀,剪出不同年俗。
刺绣:山西潞绸+晋绣做成“虎镇五毒”肚兜,河北邢绣把“白瓷纹样”绣进软缎,北京“京绣”用金线盘龙——同一根银针,绣出不同山河。
土布纺织:从河北赞皇到河南林州,再到山西长治,老式纺机“吱呀”一声,把太行山棉花纺成“老粗布”,做成床单、手包、抱枕,成为四省非遗工坊的“通货”。
非遗不是“土特产”,而是太行山写给四省的情书:一样的纸张,折成四款纸飞机,飞回各自的童年。
四、尾声:太行把“联考”写成“连考”
活动会散,山不会。太行山用一组“等高线”告诉四省:地理可以分界,文化不必分家;红色可以共享,非遗可以共传;游客可以跨省,消费可以联网。下一次,当你站在黄崖洞的玻璃栈道上,请记得——
你左脚是山西,右脚是河北,眼前云海翻涌的地方,叫“太行”,你耳机里播放的是北京乐队的新歌,背包里装着河南非遗的布老虎,而刚刚擦肩而过的自驾车队,正一路打着双闪,奔向更远的红旗渠。
那一刻,四省不再叫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它们只有一个名字——“太行山共同体”。
让我们相约太行吧,把“大美秘境”变成“共同记忆”!
上一篇:坝上秋日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