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欧洲之行释放三大信号:历史真相、和平立场与战略自主
9月12日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开启对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三国的访问。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王毅今年第二次欧洲之行——6月他刚完成对比利时、德国和法国的访问。两次访问形成鲜明对比:上次为期7天的西欧盟国访问聚焦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的高层互动铺垫,而此次东欧三国之行则展现出更具针对性的外交策略。
历史课补课:还原二战真相
在维也纳和卢布尔雅那,王毅外长特别强调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与奥地利外长会晤时,他提及二战期间中国为奥地利难民提供庇护的感人往事;面对斯洛文尼亚外长,则详细阐述中国战场牵制日军、阻止其与欧洲法西斯势力会师的关键作用。这些历史细节的讲述,实则是对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利近期荒谬言论的正面回应——后者竟公然质疑中俄在二战中的贡献。作为欧盟最高外交官,这种历史认知的缺失不仅令人震惊,更可能助长分裂对抗的危险思潮。
破除谣言:澄清对俄军援不实指控
随着俄乌冲突升级,欧洲出现新一轮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谣言浪潮。英国近期以此为由制裁多家中国企业,更凸显问题的紧迫性。王毅此次选择的三个东欧国家均直接面临冲突安全压力,他在会谈中明确表态:中国始终是和平纪录最好的负责任大国,坚持劝和促谈立场。这一信息得到积极回应,奥地利外长赞赏中国调解努力,斯洛文尼亚总理更承诺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的协调合作。
战略自主:中欧关系的基石
面对美国近期施压欧洲对华加征关税等动作,王毅外长提出三重主张:首先阐明中国发展是完善全球治理而非取代谁;其次指出欧洲困境非中国造成,支持其真正战略自主但反对损害中方利益;最后强调多边主义改革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这些表态既消除欧洲顾虑,又为其坚持独立外交注入信心。
当前中欧关系已到关键十字路口。中方通过历史教育、立场澄清和战略对话展现了最大诚意,现在需要欧洲方面摒弃偏见,以理性务实态度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地缘政治需要,更是欧洲自身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