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早的新华大街
——四川青海甘肃环游记(二)
作者:陈震
我们8月的川(四川)青(青海)甘(甘肃)环游是从河南切入的。第一站到了河南周口市的淮阳。入住的宾馆临近十字路口。隔窗眺望,向南数百米是新华大街,尽头是古称孝义门的南门与拱桥。桥下便是荷花盛开的龙湖。
听说这里的早市5点就开张。果不其然,清晨4点过后,街道上就人声喧闹。微风习习,十分凉爽。不过电瓶车、三轮车、小卡车、手推车把街道两侧挤得水泄不通。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大葱莲蓬、花生大枣、土豆红薯、玉米豇豆、韭菜咸菜、茄子辣椒,或铺地上或摆车厢,杂然列陈,琳琅满目。卖新鲜玉米棒的还将整株玉米插在玉米棒中间,让雄穗随风起舞做个活广告。宽阔的街道中间仅容四五人相向而行。路边摆摊的商家并不大声吆喝,只是满面笑容地注视从地摊前慢慢走过的潜在买家。顾客则往往驻足询价又比划一番才决定是否扫码。这里不少摊位都有微信扫码的封塑小牌。只有少数老太太,才从衣服夹层口袋里掏出包裹严实的手帕包包,挑出5元10元的纸币,跟卖家讨价还价。
我们在一辆满载鸡笼的小卡车旁,跟摊主询价,摊主不经意地说,百元4只。100元4只年轻的公鸡,这让我们惊掉了下巴,跌落了眼镜——真的吗?可摊主一副天天如此的不屑表情,让我们无法多言。只可惜人在旅途,要不然,我们早起返程,包下一车鸡,回到江苏,也许能挣几个小钱零花。
离鸡笼不远的是卖杏的小三轮。我们看着圆鼓鼓水灵灵绿里透红的杏子,口水渗到腮帮。民民立刻就称了一袋。
天渐渐放亮,可街道两侧的店铺还大多关着门,任凭路灯渐弱的微光拂照着市招。不过,餐饮小店已经勤快地开门迎客。当我们走近新华大街拱桥尾时,百年老字号“王家祖传小焦鱼汤”,还有正宗陈州十大名吃“杨家祖传小焦鱼汤”跃入眼帘。正想比较两家鱼汤谁更优?只见杨家店招门口已有人付款开吃,台阶下临街一字排开的小餐桌也有人占位待汤。我们立刻到窗口点汤。一位身着对襟汉服,手持折扇看来是该店常客的老者刚刚吃完准备离开,又一位赤膊上阵的食客晨练结束过来“续汤”。我探头向店里望去,只见有人专司油炸小拇指大小的小鱼,在酸辣糊的汤碗上浇上一勺焦而不糊的小鱼,这大概就是小焦鱼汤得名之由来。细细品味,小鱼蘸面油炸酥香化骨,浓汤调和顺滑黏稠,喝一口直让人齿颊留香。我们打心里羡慕早起的淮阳人真有口福。
沿着新华大街一路走来,不觉已近7点。这时,我发现大街对面有两个身着制服的工商城管工作人员出现在摊贩旁边。没见2人对摊贩比划说什么。就在他们出现之后,街道两旁的摊贩一个个开始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而且,速度奇快。这意味着工商城管跟摊贩之间似乎有某种默契。我们沿街自南向北,还没走到头,刚刚人声鼎沸的街道就立刻神奇地清静下来。一辆高压小水车正沿街道两侧用水枪冲洗路面。新华大街又恢复了早先的洁净、宁静与宽敞。街道两旁的店铺,偶有起早的,正在开门。我诧异于这里的城管与摊贩的友善关系。也许,这样烟火气的生态才是我们所向往的。因为,这是一个赶早的新华大街。
(摄影:子夏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