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上海人。
总听到一些声音,外地人说上海“排外”。但另一面呢?有些外地人,一边享受着上海的转移支付、工作机会和城市资源,一边却嫌上海“小气”、“不够大方”,恨不得把整座城市拆了全给自己老家送去。这样说,夸张吗?一点也不夸张,我已经都淡化了他们的贪婪和疯狂。
他们这都是啥心态啊?说白了,就是“依赖者心态”。
他们觉得上海就是块肥肉,来了就得啃一口。啃到了,觉得是应该的;啃不到,就骂你“排外”、“格局小”。他们理直气壮地要求上海无限度地奉献,说什么上海不只是你们上海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上海,却从没想过:凭什么?
你说你家乡比上海差得远了,需要建设,需要发展——那为什么你不回去建设?为什么偏要挤在上海,一边抱怨,一边又舍不得走?
说到底,不是不能来,也不是不欢迎来。上海本来就是移民城市,多少代的人从各地来,才成就了今天的上海。但移民和依赖者是两码事。移民是来奋斗、来贡献、来共建的;依赖者却是来索取、来抱怨、来占便宜的。
他们怕上海变成特区,怕以后来上海要“通行证”,为什么?因为真到那一天,他们就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白嫖”这座城市了。他们嘴上喊着“上海是全国人民的”,心里想的却是“上海的好处必须让我随便拿”。看看香港,是随随便便能去的么?当地人的就业岗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抢的么?当地的财富是随随便便就能去分享的么?要是上海也成了这样的制度,成了特区了呢?
我不反对支援和帮助。贫富差距是现实存在的,中国是一家人,互相扶持是应该的。但任何帮助都应该是双向的、有度的、有尊严的。而不是一边拼命输血,一边还被骂“你输得不够多”。
上海没有义务无限度地包容任何人。一座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它必须优先留给那些真正为这里付出、尊重这里规则、热爱这里文化的人。
你说你家乡穷——单单哭穷卖惨就可以得到想要得到的了?那你就回去建设啊!骨气和志气呢?你有手有脚有脑子,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的家乡,而非要赖在上海说风凉话?
这不是排外,这是公平。上海欢迎所有来奋斗的人,但绝不欢迎只会索取、不会感恩的人。
我们真的也该醒醒了。城市的包容,不是无底线的溺爱。海纳百川,纳的是水,不是垃圾。
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的上海——但它绝不是“谁想来占便宜就能占”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