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日本讨论历史时,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对自身的暴行无法坦承,还常常以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份与之争辩。这种态度让人恼火,甚至会让你无意中变得更加民族主义。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引发热议的论调:有钱人的孩子选择暑期游览日本,而经济拮据的孩子则只能去南京的照相馆。沈逸老师对此表示,如果看到这样的言论,便可以把发言者称作“汉奸”。
这些言论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国内制造有钱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对立。其实,前往日本旅行的许多人,往往都是那些渴望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生活的普通人,即便在其中也不乏一些倾向亲日的分子。
说出这些话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如同这位自称“京爷”的人,他怀有对大清王朝的推崇;第二类则是来自台湾的“台蛙”们。我觉得这些台湾人相当可笑,他们拒绝观看《南京照相馆》,但又明显忽视了自己历史教科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似乎忘记了日本曾在历史上对台湾本土人民的残害。
社交媒体上,一位名为黄女士的自称女作家,虽然没有观看过《南京照相馆》,却在网上频繁发表攻击这部影片的言论,似乎对其怀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她声称虽然没有看,但大致可以推测出该片的样貌。她认为我们在拍摄战争片时,难以做到真实的反思,因为受难民族的角度很难被展现出来。
在此之后,黄女士的IP地址显示她位于台湾,而她则声称自己身在北京。当网友询问她是否来自台湾并未观看这部影片时,她轻易地便称这部影片为“烂片”,这显然流露出对作品的敌意。最终,她迫不及待地去观看了该片,更令人震惊的是,她声称看到旁边有人哭泣时,感到不解和无聊,以至于中途离场,并补充道这与意识形态无关,仅仅是电影拍得拙劣。
从我看来,黄女士就是台湾人,看了抗日题材的影片,却发现自己难以接受,甚至对自己的历史感到震惊。《南京照相馆》是一部忠实还原历史的电影,与个人的审美无关,它旨在提醒观众铭记历史,以防止未来的悲剧重演。
实际上,这部影片尤其适合当今的公知们去观看。胡锡进也曾观看过该片,回来后他的思考似乎有所转变,不再单纯谈论中日友好的理想。因此,我建议公知们、恨国派以及一些台湾人和亲日分子,都去观看《南京照相馆》,或许这将激发你们一些新的思考和触动。
最后,我想对日本外务省提个醒,听闻你们把一年的公关经费用于抵制《南京照相馆》和《731》,我想说这笔钱花得太不值了。你们越是抵制,反而会让我们更紧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