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7月18日消息(记者郝振青)7月17日至18日,2025安阳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入境旅游推进会在林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安阳市文旅集团、林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旨在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文旅产业正在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是汉字源头甲骨文的发现地、五经之首周易的发祥地、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大会上,安阳市副市长、秘书长马红宾介绍,2025年,安阳市全面启动《安阳市“十五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建设重点文旅项目20 个、总投资24.1亿元,同时融合“文化、山水、美食、亲子、红色”五大主题,精心推出“中华汉字·文脉探源”“红色沃土·青山映翠”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让旅游产品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4994.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2.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12.8%。文旅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安阳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安阳市文旅业态能级不断提升。近年来,安阳市强力打造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深度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着力打好“文化”和“夜游”两张牌,文化游、红色游、赛事游、研学游、乡村游等业态持续壮大,文创产业活力持续迸发,“有文化,必安阳”“安阳·一生必去的城市”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安阳市接待研学游客156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76万人次,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打通入境游链条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入境旅游是反映城市魅力指数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旅游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尺。
“在入境旅游方面,我们专门成立了入境旅游发展工作专班,在完善服务体系、举办国际交流活动、优化入境旅游体验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入境游市场热度不断攀升。”马红宾说,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境外游客8.9万余人次,超过去年全年境外游客总量。
签约仪式(央广网发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供图)
在安阳市入境旅游主题推介会上,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局长刘洁华发布了“汉字溯源·文明寻根”之旅、“山水诗画·运动休闲”之旅、“古都夜宴·烟火人间”之旅3条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景区、太行大峡谷等文旅单位与境外旅游机构、企业现场签订了6个合作项目。
“要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高效流通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手段智慧化、服务标准国际化,着力打造涉外服务标杆城市。”此次活动上,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表示,“入境游安阳”要深入落实《安阳市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2025年实施方案》,在入境旅游产品供给、营销推广、旅游服务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入境旅游激励政策和服务规范落地落实,力争成为国家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重要旅游节点城市。
建设文旅强市 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
前不久,河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这给安阳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建设文旅强市,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安阳接下来该如何做?
“安阳作为河南文旅资源大市、文旅发展排头兵,要以此次文旅发展大会为契机,在打造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建设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上持续发力。”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捷看来,安阳要不断扩大“中华字都”的影响力,重点支持林州石板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鼓励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实行延时开放“不打烊”政策,同时聚焦殷墟甲骨文、红旗渠等IP定制多语种线路,力争入境游有新突破。
甲骨文舞蹈《洹上甲骨》(央广网发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供图)
林州《太行·红日》演出现场(央广网记者 郝振青 摄)
袁家健说,世界级文化地标的衡量尺度,不仅是多少游客“走进来”的问题,也是文化传播“走多远”的问题。他表示,安阳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殷墟博物馆,推动其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高标准推动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二期建设,推动殷墟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运用VR/AR、元宇宙等技术,以现代视角、科技手段高水平展示殷墟甲骨文的魅力,让全球游客有得看、有得游;持续提升“点亮殷墟”“博物馆夜游”和无人机表演等演艺活动品质,开发殷墟甲骨文主题精品研学线路和高端文化体验产品;将殷墟甲骨文和国际化元素广泛融入城市门户、景观大道等区域,让甲骨文“活”在当下、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