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泰国向来不太平,没想到如今又出现了一起悲剧。
7月9日,29岁中国女游客刘某,在泰国丽贝岛的偏僻海滩不幸身亡。
事发后,目击者虽然声称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求助,但整个过程却疑点重重。
刘某本是孤身前往这片没人的区域,被发现时死状凄惨,不免让人细思极恐。
随着目击者透露了更多细节,这件事情背后果然有情况。
本来是开开心心出去玩,不料却命丧于此。
7月9日的泰国丽贝岛,29岁的中国游客刘某来到这片人迹罕至的海滩。
她当时身穿墨绿色背带裙,手中的无人机正捕捉着这片海域的美景。
当时沙滩上已有两位中国游客在准备野餐,他们注意到刘某在不远处操控无人机。
后来女孩抱着遥控器走过来询问海水深度,才知道她的无人机因信号丢失悬停在海面上。
两位游客当即提醒,当天是农历十五大潮期,浪大水深。
目测海水深度可能达到十米,冒险下海十分危险。
还建议她考虑无人机的保险赔偿,不必为此冒险。
刘某望着海面悬停的无人机,认为自己熟悉水性。
并未听从劝阻,还向两位游客借用了一副潜水镜。
之后她一步步走向大海,起初的游进还算顺利,成功拿到了无人机。
然而在返程距沙滩约20米时,她转向了右侧的礁石区。
目击者本以为礁石后方也是沙滩,她想借助海浪省力。
却没料到低头喝水的片刻,海面上便只剩女孩背带裙的白色身影在水面上起伏,人已不见踪影。
发现刘某失踪的时间是13点03分,两位目击者瞬间陷入慌乱。
然后他们其中一人冲向礁石区搜寻,另一人试图拨打急救电话。
但因为沙滩信号极差,与曼谷的接线员沟通后。
需层层转接至丽贝岛当地,等待程漫长而煎熬。
情急之下,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求助信息。
希望能联系到岛上的中国人或懂泰语的人协助。
13点18分,他们终于通过微信联系到预订船票的旅行社。
拜托其联系岛上救援。
几分钟后,他们发现左侧海域两百米处有一对瑞典母子在划皮划艇。
便在岸边挥舞衣物并呼喊求救,成功引起对方注意。
瑞典小哥将船固定在礁石上,其母亲立即跳入水中展开急救。
但此时距离刘某溺水已超过20分钟,已经完全没有生还的机会了。
随后瑞典母子合力将刘某抬上皮划艇带回岸边。
用毛巾盖住她的身体,等待警方到来。
13点40分,当地警察抵达现场,却当场收走了两位目击者的护照。
对于收走护照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
目击者感觉此举不合规,因泰方称目击者记录了事件过程。
可是旅游警察称是因当时起了争执,需带他们去警局做笔录并检查相关设备。
不过泰国警方对此的解释却是,是为了让目击者配合做笔录。
当几位目击者前往警局做笔录时,过程也充满波折。
旅游警察提出担任翻译,坚持采用中译英、英译泰的流程。
拒绝了目击者直接用英文沟通的请求。
目击者的手机被要求开启飞行模式,只能依靠记忆和少量照片、聊天记录梳理时间线。
最终形成的笔录内容简略,扣除个人信息后,关于事发经过的记录寥寥无几。
这也是目击者选择在社交平台发布完整经过的原因之一,他们希望刘某的家属能知晓真相。
出去旅游因为意外丧命,这并非个例。
近年来,泰国海域发生的中国游客意外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事件背后,往往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游客对陌生环境的风险预估不足,对自然力量缺乏敬畏。
丽贝岛的这片沙滩偏僻,大潮期海浪汹涌、水深危险,当地渔民对此心知肚明。
而游客却容易被原始自然的美景吸引,忽略潜在的危险。
刘某或许并不了解农历十五大潮期的海水特性。
不仅浪大,海底沙质被搅动导致能见度低,容易迷失方向。
礁石区的暗流更是隐藏的威胁,看似离岸边近,实则可能形成漩涡。
再加上她所借的潜水镜度数与视力不符。
可能导致在水中视线模糊,误判了礁石区的实际情况。
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回顾整个事件,多个环节都存在避免悲剧发生的可能。
无人机失控时,遇害者如果可以接受损失。
听到大潮危险的提醒时,放弃下海。
转向礁石区时,能意识到潜在风险。
但现实没有如果,一次侥幸心理,一个疏忽大意,便可能让生命戛然而止。
旅游的意义在于体验与感受,而非挑战自然、忽视风险。
每一处陌生的风景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警示牌上的提示、当地人的劝告、自身对环境的判断,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因素。
刘某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9岁,她未完成的梦想、未欣赏的风景,都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起悲剧也给所有外出旅行的人敲响了警钟。
任何时候,生命都值得被珍视,安全永远是首要前提。
切不可因一时大意,让旅途变成终点。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7-11 《29岁中国游客在泰国丽贝岛不幸溺亡:下海捡无人机时未穿救生衣》
下一篇:重庆万达影城大融城店焕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