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上海人,从小在弄堂里长大,见惯了外滩的霓虹,听熟了黄浦江的汽笛。总以为这世间的山水都该是规整的,像豫园的假山,曲径通幽却逃不出方圆。直到去年深秋,应朋友之邀去了趟邵阳,才知这世上竟有如此野性又温润的所在。
一、初遇邵阳:青石板上的烟火气
飞机掠过云层时,我望着舷窗外起伏的山峦,恍惚觉得那是大地裸露的脊梁。武冈机场不大,却像颗被遗落在群山中的明珠,机场工作人员说话带着软糯的湘音,让我这个外乡人莫名心安。
朋友开着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市区走。车窗外的景致让我想起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山是泼墨画里的黛色,水是绸缎般的碧绿。途经一个村落时,我叫停了车。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围坐在青石板上,抽着旱烟聊着天。他们的皱纹里刻着岁月的沟壑,眼神却如村口的井水般清澈。
“妹子,来坐会儿?”一位老奶奶招呼我。我挨着她坐下,她递给我一块烤得金黄的糍粑,咬一口,糯米的香甜混着柴火的气息在舌尖散开。她告诉我,这棵槐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老病死。
二、崀山:丹霞赤壁上的千年史诗
来邵阳的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崀山。车刚进入景区,我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红色的丹霞地貌如火焰般燃烧在天地之间,骆驼峰、辣椒峰等奇峰异石拔地而起,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我沿着陡峭的石阶登上骆驼峰,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站在峰顶俯瞰,夫夷水如一条玉带缠绕着群山,竹筏在水面上缓缓划过,划出一道道涟漪。同行的导游告诉我,崀山的丹霞地貌形成于六千万年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下山时,我遇到了一位采药的老人。他背着竹篓,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步履稳健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我好奇地问他:“大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敢一个人上山采药?”他笑着说:“这山是我的老朋友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
三、南山牧场:南方呼伦贝尔的诗意栖居
离开崀山,我们前往南山牧场。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这片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高山台地草原。一下车,清新的草香便扑鼻而来,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我们租了几匹马,在草原上策马奔腾。我骑的那匹马是枣红色的,它跑起来时,鬃毛在风中飞扬,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马夫告诉我,南山牧场的马都是本地的土种马,虽然个头不大,但耐力十足。
傍晚,我们在草原上搭起帐篷,准备露营。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原上,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牧民们燃起篝火,烤起了全羊。羊肉的香味混合着松针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听牧民们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喝着香甜的奶茶,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四、邵阳美食:舌尖上的江湖
在邵阳的这些日子,最让我难忘的便是当地的美食。猪血丸子、武冈卤菜、甜酒汤丸……每一道菜都承载着邵阳人的智慧和情感。
猪血丸子是邵阳的传统美食,它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先将新鲜的猪血与豆腐、猪肉等原料混合,然后揉成丸子,放在柴火上熏制而成。刚出锅的猪血丸子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咬一口,外酥里嫩,口感极佳。
武冈卤菜更是一绝。无论是卤豆腐、卤猪脚还是卤鸭脖,都卤得入味十足。我曾在武冈的一家小店里吃过一次卤菜,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老板娘告诉我,她家的卤料是祖传的秘方,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人。
甜酒汤丸则是邵阳人早餐的常客。糯米粉做成的丸子在甜酒中煮熟,再加上几个荷包蛋,一碗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我曾在一家早餐店里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小孙子来吃甜酒汤丸,老奶奶细心地把丸子吹凉,喂给小孙子吃,那场景温馨极了。
离开邵阳的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我站在武冈机场的候机厅里,透过玻璃窗望着外面的山峦,心中满是不舍。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用它的野性与温润、古朴与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上海后,我常常会想起邵阳的那些日子。想起崀山的丹霞赤壁,想起南山牧场的草原风光,想起那些朴实善良的邵阳人。我知道,我与邵阳的缘分还没有结束,终有一天,我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去探寻它更多的美好。
邵阳,这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城市,它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最纯粹的山水和最真挚的人情。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浮华,不妨来邵阳走走,在这里,你或许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