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专业调研继续推进,专家分别调研增城、黄埔、南沙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卢佳圳 江皓轩
图/南沙区文广旅体局
七月盛夏,碧峦叠翠。7月7日至8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专业调研环节在增城区、黄埔区、南沙区同步推进,来自各领域的评审专家组成3个调研团,分别走进增城区、黄埔区、南沙区实地考察,感受其独特魅力与多彩文化。
增城:生态变现对话古今
7月8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审调研专家走进广州市增城区。晨曦初透,评审组专家一行首站抵达白水仙瀑。一条素练“撕裂”青嶂奔涌而下,水雾氤氲中恍若仙子凌波……这里是国家4A级风景区,有广东“山水名片”之称。
午后烈日下,评审组专家转战荔湖环碧。在这里,千亩湖面碧波粼粼,湖畔骑行道蜿蜒入画。专家边看边聊,沿岸而行。三五白鹭掠水而过,翅尖点破湖面,激起圆晕环环。水下,几尾红鲤摇动尾巴,搅得湖底的影子如碎金般晃动。
斜阳铺水,评审组专家泛舟增江。大家坐上画舫船,沿江而行。藤蔓攀附廊架,垂下串串淡紫小花;蝴蝶在草甸上翻飞,翅翼沾染了阳光的金粉。江水在脚下低语,不急不缓,将远山、近树、飞鸟的形影悉数揽入怀中,绘就一幅天然流动的长卷。
“白水的瀑声是生态变现的鼓点,增江和荔湖的涟漪是消费升级的波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钟智锦说,当千年古寺的晨钟撞响有机农场的露珠,便能听见古今对话的文化回响。
黄埔:未来乡村一展新颜
7月8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审调研专家走进广州市黄埔区。专家们行走在稻香阵阵的迳下田园,新型农房一字排开,白墙灰瓦的岭南聚落、敞亮整洁的居住环境、智能低碳的楼宇设计……未来乡村的农房风貌让人耳目一新。
在萝岗香雪公园,专家们不仅欣赏了“十里梅林”的胜景,更对玉岩书院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和碑刻赞不绝口;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专家组详细考察了建校百年提升工程成果。全新开放的俱乐部、升级后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主题展览、国内规模最大的黄埔同学录数据库等创新举措获得专家点赞。
“无论是生态修复还是环境治理,如今的村庄已经变成花园般美丽的生活环境。”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倪惠英说,世人熟知的萝岗香雪公园、黄埔军校旧址等旧貌变新颜,市民游客可以在优美环境、完备设施中感知厚重的历史积淀。
南沙:展现广东开放特质
7月7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审调研专家走进广州南沙区。首站抵达南沙游艇会,评审专家穿行其间,感受着这座巧妙融合中西复古城堡风格的“欧洲小镇”。随后,专家组一行来到霍英东纪念馆,这座岭南风格建筑坐落于南沙大角山北麓,毗邻南沙天后宫、蒲洲花园和水乡一条街。
几步之遥,便是香火鼎盛的南沙天后宫。这座占地18万平方米的宫殿依山而建,濒临伶仃洋,其前身可追溯至明代天妃古庙。广场上高达14.5米的天后圣像,昭示着其作为东南亚最大妈祖分灵庙的地位。自2009年起连续举办的“广州南沙妈祖诞”,更使其成为粤港澳台妈祖信众的重要文化纽带。
最后一站,专家组抵达被誉为“广州之肾”的南沙湿地景区。这片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岸、总面积约10000亩的滨海河口湿地,是珠三角地区保存完整、生态良好的自然瑰宝。
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说,南沙所展现的开放、现代与前瞻风格,极其契合广东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呈现出面向未来的气质。
下一篇:中央大街博物馆喊游客“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