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鲁班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更是“能工巧匠”的代名词。而众所周知,由于他擅长的专业涉猎太过广泛,以至于技能手册《鲁班书》(尤其下册)才会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当然,也由此可见,他的成就其实远不止如今被大家公认的土木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戏班的祖师等。
摩旅经过青海海东市乐都区的时候,我在湍湍而流的湟水河畔遇见了一个跟这位千古奇匠有关的人文景点——鲁班亭。远远看去,它就好像是在浪花拍打中巍然不动的画舫,场景颇为壮观,能带给人无穷的遐想和遥思。
参考当地广为流传的典故,这座凉亭本该是鲁班修建的:“很早以前,老鸦峡口窄小,水势凶猛,水流不及,经常聚集在那里,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水患。有一日,鲁班看到了峡口周围的百姓生活非常困难,就问那里的人们:‘你们生活为啥这么困难?’百姓说:‘我们这里三年两头闹水灾,使河水经常猛涨,淹了我们的田地造成的。’鲁班听完后对大伙说:‘你们不用着急,由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鲁班拿出板斧,使出法力,在东边的山上劈出了一条又宽又大的口子,使聚集在那里的河水迅速流走了,又使出法力搬来一大石柱钉在了河中心,在上边修建了八卦亭,镇住了河水,从此,老鸦峡口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传说故事里的情节有点魔幻,显然是被无数口口相传并不断“加油添醋”,又或者民间说书人文化人修饰加工的结果。有趣的是,当地人还常把老鸦峡口北山上的“石缸”和“臀印”指认为鲁班在此生活过的痕迹,将南山上的石人称为守望他的“鲁班妻”。最后又编排出《鲁班爷赶山半途而废,韩湘子打赌一举成功》这样具有章回小说特点的民间传奇,不得不承认,老鸦峡一带的老百姓里真是藏龙卧虎啊。
从当地官方的报道上看,这座鲁班亭始建于北魏时期,因为其坐落于湟水河正中心的巨石柱上,故被称为“中流砥柱”;后来在清道光年间进行了重修,并留有碑记(已遗失),巨石柱上镌刻“米颠拜否”四个大字,还隐约可辨,但何时何人作为,其实并无实据可考;而眼前的鲁班亭实为1984年重建。
据了解,清代诗人陈晓晴曾咏此亭:“石矾矗矗镇中流,上有空亭四面周,撼定洪涛归一线,不让河伯东西游”,数百年过去,如今念来却仍然觉得十分贴切。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此鲁班亭的具体地址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鲁大复线湟水河”,地图上一搜即得,不过其位置确实略显隐蔽,对它感兴趣的朋友在路过的时候可别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