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志愿者帮助游客使用无线自助讲解耳机。
7月的洪洞,古槐树枝繁叶茂。走进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手持手机扫码入园的游客随处可见,导览车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移民古迹”的历史解说……这座承载着600余年移民记忆的文化地标,正以“智慧化”为笔书写新的篇章。
在大槐树景区入口处,游客宋洋洋对着自助机熟练操作,“假期时间紧,我提前在小程序上订了门票,预约讲解、预购文创产品,啥都‘一站式’搞定。”
她口中的“小程序”,是景区2023年上线的“智慧旅游系统”——该系统整合了预约购票、电子导览、讲解服务、文创预购、周边预订等全场景功能,游客通过微信即可完成“查路线、订服务、核销入园”全流程操作,彻底告别传统窗口排队的繁琐。
宋洋洋点开小程序,屏幕上立刻跳出“家庭研学”“红色家书”等分类标签。“以前看攻略总说‘大槐树有三绝’,到底哪三绝?现在小程序里点一点就知道。”她滑动屏幕,“文物古迹”“民俗体验”“非遗传承”分类一目了然。
更让宋洋洋惊喜的是内置导航——“前往祭祖堂”的路线避开人流高峰,时间精确到分钟;“观看《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的场次信息同步更新;连卫生间、医疗点的位置都用卡通图标标出。“现在走到哪、讲什么,手机上看得一清二楚。”
智慧化建设的核心不仅在于服务游客,更在于提升管理效能。在景区指挥中心的大屏上,2000多个数据实时跳动:主交通道路人流密度、各场馆温湿度、消防设备状态……景区智慧中心负责人倪朝勋介绍:“通过人流量监测系统,我们能实时掌握客流情况,动态调整疏导方案;智能监控全覆盖无死角,遇突发情况30秒内预警;安防设备与消防系统联动,自动报警提醒,全面保障游客安全。”
在“智慧导览车”停靠点,工作人员指着车座下的定位芯片说:“每辆车的位置都能实时追踪,家属手机能查看老人或孩子的实时坐标。最近有位老人坐了半小时没动,系统预警后,我们第一时间过去查看,发现他低血糖晕倒了,及时送医才没出大事。”这样的“智慧守护”贯穿游客游览的全流程。从扫码入园到电子导览,从讲解服务监管到应急事件处理,大槐树景区用5G、大数据、LBS定位等技术,构建起“全场景、全时段”的服务体系,让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午后的直播基地里,主播举着一只橙红相间的布老虎正在解说。不到10分钟,购物车里的“根祖文创”就卖出200多单。“我们在直播中推介文创产品,比如非遗面塑、槐米香包。”景区市场营销部部长林勇说,“去年通过直播带货,景区二消收入增长40%,文创产品占比超六成。”
风过处,古槐沙沙作响。从“人工售票”到“指尖预约”,从“广播提醒”到“智能导览”,从“口口相传”到“全网传播”,洪洞大槐树这场发生在数字时代的“智慧寻根”,正悄悄写下新的注脚——当传统与科技相遇,文化会绽放出数字时代的新枝丫。
文/图本报记者杜春春
(责编:刘_洋、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