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约做旅游规划的朋友喝咖啡,她刚坐下就把手机往桌上一放,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眉头皱着叹口气:“本来以为2025年赴日游能缓过来,结果最近咨询量掉得厉害,好几个老客户都把日本行程改去东南亚了。”说着她把数据怼到我眼前——今年1到10月中国赴日预订量比去年少38%,跟2019年比更是差了45%。日本观光厅那边预估,未来一年可能得少赚114亿美元,这数儿听着就挺让人咋舌的。
我身边就有现成例子,同事小林之前天天念叨去日本看樱花,攻略本上贴满了京都、奈良的樱花照片,连哪家拉面店排队人少都标得清清楚楚。结果上个月突然跟我说订了清迈的机票,问她咋改主意了,她撇撇嘴算给我听:“清迈机票加酒店比去日本便宜一半还多,而且不用赶景点,找个带泳池的民宿躺平多舒服,东南亚海岛不也照样能看海嘛。”想想也是,现在大家出门越来越务实,性价比这块儿抓得紧,东南亚那性价比确实让人很难拒绝。
朋友说不光是钱的事儿,游客口味也变了。早几年去日本,朋友圈里十个人有八个都在东京铁塔、大阪环球影城打卡,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都是药妆和电器。但现在好多人觉得那些地方太挤了,商业化也重得没味儿。她手上有个客户本来定了北海道滑雪,结果刷短视频刷到越南芽庄的潜水套餐,价格差一半还包接送和潜水教练,纠结了两天就退单了。“现在大家更想找个能静下心待着的地方,不是像赶场子似的拍几张照就走。”这话我真挺有共鸣的,上次去热门景点挤得我都没心思看风景了。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旅游业也不是没在想办法。朋友前阵子参加过日本旅游局的线上推介会,说在推“一村一品”的体验项目,就是让游客去乡下感受当地生活,比如跟着老奶奶学做和果子,或者去手工纺织作坊体验织布,签证流程也简化了不少。但她吐槽说,这些新项目知道的人太少了,她跟客户提起来,十有八九都问“这是啥呀”。反观东南亚那边,短视频上全是夜市的烟火气、海边的日落,配乐一放,那种想去的冲动立马就上来了。
我倒觉得现在旅游市场就像菜市场,摊位多了,大家肯定挑又新鲜又实惠的。日本其实不缺好东西,那些藏在山间的温泉民宿,还有能体验传统工艺的小村落,要是能多在社交媒体上露露面,说不定能吸引一批喜欢深度游的人。毕竟日本的文化底子在那儿,就是得换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吆喝。
朋友最后把手机揣回包里,笑着拍了拍我的胳膊:“虽然现在订单少,但我打算多挖挖日本的小众玩法,万一哪天大家看腻了东南亚,就想换个口味呢?”其实旅游市场就这样,起起落落很正常,关键是得跟上大家的心思变。日本旅游业接下来会怎么样不好说,但我总觉得,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只要找对了打开方式,总会有人愿意为之奔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