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赴日预警之后,教育部和文旅部在11月16日又接连发布赴日预警。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已在日中国游客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部门接连发布赴日预警,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在日本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日股跳水,旅游板块首当其冲
三部门预警之后,日本股市首当其冲。11月17日,日经225指数开盘便遭遇跳水,一度跌幅超过1%,直接跌破50000点大关。在这场股市震荡中,旅游类股成为重灾区,日本航空股价跌幅超过5%。这仅仅是中方简单提醒后的初步反应,尚未涉及任何实质性的经济干预措施,却已让日本股市感受到了寒意。
日本旅游市场对中国游客的依赖程度极高。从过往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赴日本旅游的大陆游客大约950万人,接近千万量级。仅中国游客的消费总额就达到了1.7万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800亿,占日本2024年全年消费市场约四分之一。进入2025年,情况更为惊人,截至9月份,中国游客消费总额高达3200亿元人民币,刚好是日本2024年全年旅游消费的总额。若算上十一黄金周,数据还会更加可观。
中国游客不仅人数众多,消费质量也相当高,人均消费平均接近1.5万元人民币。他们为日本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和间接为日本旅游相关产业创造了约60万个就业岗位,涵盖免税店店员、中文导购、民宿管家等多个领域。如今,中方的提醒让日本旅游市场前景黯淡,相关股票的大幅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航班骤降,中日交流严重受阻
从外交部14日率先发布预警之后,中国飞赴日本的航班量迅即出现大幅下滑。上周航班量仅有1189班次,环比第40周下降14.5%。而且,这一数据还未完全体现实际影响,因为外交部发布提醒是在上周五,上周实际受影响的时间只有3天。本周,随着教育部和文旅部的提醒,航班量必将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航班量的骤降,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人员的正常往来,也对日本的航空业造成了冲击。日本航空股价第一天暴跌5%就是最好的证明。航空业作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与旅游业息息相关。航班减少意味着游客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酒店、餐饮、购物等多个行业的生意。这种连锁反应将进一步加剧日本旅游市场的困境。
日方急派高官,试图缓和局势
面对中方三连发“赴日预警”带来的巨大压力,日本方面终于坐不住了。迫于形势,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决定于11月17日访问中国。他此行肩负着两个重要目的:一是为高市早苗的口无遮拦做一些解释工作,重申日方的一贯立场;二是避免中方进一步的反制措施,影响中日之间的正常交流,避免持续影响日本经济。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无疑是将日本推向了风口浪尖。她不计后果的胡言乱语,不仅损害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也让日本自身陷入了困境。如今,日本民众也对高市早苗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甚至有民众走上街头,要求她赶紧下台。
金井正彰的访华,是日本方面试图缓和局势的一种尝试。不过,要真正解决问题,日本方面必须拿出诚意,正视自己的错误,停止一切挑衅行为。中方发布赴日预警,只是一种温和的警示,尚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制裁。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在经济领域实施更具杀伤力的制裁,日本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从日股跳水到航班骤降,再到日方急派高官访华,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中方的“赴日预警”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日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两国作为重要的邻国,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