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辛老师《情在贵州山水间》,读到其《神奇小七孔》,说自己和荔波一位水族文人在天刚拂晓时进入小七孔风景旅游区,看见小七孔桥在蒙蒙胧胧的晨色里时隐时现、响水河在幽深宁静中流淌的响声伴随着鸟鸣声“溪声喧亦静”、小七孔画面绿得深沉幽然等情景,自己宛如置身仙境,感觉身畔分明响起了小夜曲的鸣奏声,于是作文命名《神曲小七孔》,引人向往。读此,勾起我1991年11月游览小七孔景区记忆,写出来,权当跟着叶辛老师作品游贵州吧。
1991年11月,贵州省财政厅预算处组织全省财政系统从事世界银行贷款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时称“卫IV项目”)业务人员到黔南州首府都匀集中培训。培训结束,荔波县人民政府邀请全体参培人员到小七孔风景区旅游放松。
我们从都匀乘车直达小七孔景区。荔波县财政局的领导在景区迎接我们,指示荔波县财政局参加本次“卫IV项目”培训的同志权当导游。
抵达景区,横卧在河上的七孔拱顶石桥吸引着我们。老远看去,七孔桥上长满苔藓和野草,桥身倒影在碧绿的河水中,桥的两端古木参天,树枝虬伸,仿佛正向游人招手。
“导游”介绍:“这条河称作响水河。跨河石桥是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修建的,原称‘万古兴桥’,距今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这座桥连接两省,一端是贵州,另一端是广西。因桥身倒影水中呈现七孔引人注目,后人形象称其‘小七孔’,约定俗成,也就称其小七孔古桥了。”
1991年11月,尚国栋在荔波小七孔古桥留影
我们在“导游”引导下走向小七孔古桥。走到桥上,看见古桥用垒石筑砌,拱顶桥孔,桥面铺石,铺石路面已经被踩踏得光滑有印。站在桥上俯视河水,自己连同桥身倒影在水中,也成了风景。
我赶紧寻找合适位置请人拍照,与古桥合影留念。
“导游”告诉我们:“小七孔风景区还在开发,旅游设施不全,只能步行游览,路面不平整,还有障碍物,建议大家走慢点,免得被绊倒摔跤。”偶见路旁有一根木棍,捡拾起来,递给时任财政厅文教行政处副处长的李岷同志,希望拐杖有助于李副处长安全行走。
李副处长接过木棍,一时兴奋,自称队长,哼起小调,拄着拐杖走在前列。那时的官员尚无派头,李副处长平易近人。
我们跟着“李队长”,沿着响水河岸,往上游览,听着荔波县财政局的同志介绍风景,依次看了滴水瀑布群、水上森林、鸳鸯湖。
瀑布从山上顺着坡度往下流淌,时而集中成幕布,时而分成大小不同的几绺,时而又被树林或岩石荫蔽而若隐若现,仿佛待嫁新娘有些害羞。
1991年11月,尚国栋在荔波小七孔滴水瀑布群留影
过了瀑布群,到了一片岩石上长满树木或树木笼罩着岩石而称作“石上森林”的地方,石树组合,似岩石撑伞,又似伞罩岩石,形状各异,令人遐想。
穿过石上森林,听闻流水哗哗作响,但见流水穿淌在树林间,树木密布,树枝交叉,树根纵横钻进岩缝抱紧岩石;林下流水,水下岩石,“清泉石上流”;看不见树根下有泥土,树木似乎是插置在岩石铺底的山峡间,水往低处流,活水灌溉树林生长,难怪人们称它为“水上森林”哩。
1991年11月,尚国栋在荔波小七孔水上森林留影
一路欣赏树下淌水、水淹岩石宛若盆景的美景,猛见一湾清水碧绿的小湖展现在眼前。“导游”说:“到鸳鸯湖了。鸳鸯湖因湖里栖居有许多结伴成群的鸳鸯得名。”
鸳鸯湖被树林包围着,树冠遮荫,有枝干斜伸进湖面上空,有树枝垂坠到水面;湖边生长着茂盛水草;不时有鸳鸯钻出水面,在湖中追逐戏水。
湖里置有划船。我们乘船入湖。划桨推船,湖水颤动涌起波纹。乘船者在培训期间已经互相认识,说话随意。有人看见鸳鸯追逐戏水,便弹击水花去淋邻近船上的乘船者取乐。此招“抛砖引玉”,众人效仿,以船为阵,互相弹击水花去淋对方,引发“骚乱”。
我在兴奋之余,看见“李队长”弹击水花淋人,也弹击水花去淋他。“李队长”没想到县份上的小青年也敢弹击水花淋他,丢开手里握着的木棍,两手使劲弹击水花淋我。引得众人开心哄笑。
乘船游览尽兴,划船靠岸,步行到停车处,乘车到荔波县政府招待所,各自领取入住房间号牌,去放行李或休息。
晚间,荔波县财政局设宴款待,以锡壶盛装米酒,倒满每个人的酒杯,以示热情。县政府一位女副县长出席宴会,唱歌敬酒,说是唱一首歌就得喝一杯酒,喝一杯酒再唱一首歌。歌声伴随酒杯翻,饮酒助兴。祝酒声此起彼伏,满堂欢庆。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将宴会推向高潮。歌声助酒兴,开心快乐;尽兴以至于入醉才各自离场或集体离场。
那次游览小七孔景区,美景洗眼酒醉人,印象深刻,至今记得。
2025年11月15日在安顺老家回忆着写
作者简介:
尚国栋: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理事、贵州省屯堡研究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顺市屯堡文化学会理事,西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