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本主庙其实就在洱海边,无论建筑风格还是历史底蕴都极具当地特色,相信在旅游旺季,这里也是个经常人满为患的景点。而我在秋冬之际过来,显然就正好赶上了它比较冷清的时候。因为一侧的广场本来建有一排商铺,如今却空荡荡的,仅一个摊位仍在照常营业,而这倒是便宜了我,还能把摩托车停在大棚下面(可以遮阳,嘿嘿)。


进庙转了一圈,目测它主要由融合了佛教与白族诸多细节的门楼、戏台、东西厢房和大殿等建筑组成。庙内供奉着唐天宝年间大败唐兵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被尊为“赤男灵昭威光景帝”)及其子王乐、其孙王乐宽祖孙三代。几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大姐在香炉前频繁点香或作揖,把此处的氛围烘托得更加静谧和虔诚。

由于红山本主庙濒临洱海且与苍山遥相呼应,每逢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举办庙会,这里就会尽现“海上渔船云集、陆路交通拥堵”的画面,而对于游客来说,自然也是沉浸式体验这种大理独特的融合商贸与民俗的文化盛会的好机会。据说从2008年起,这里便已经成为“洱海开海节”的核心活动场地。

当然,我的运气也不错,为了不走回头路,无意间竟然走访了这里的后厨房,然后成功被当地人其乐融融的正在进行的家庭聚餐馋得口水直流。但因为性格偏内向,并没有接受白族小姐姐的邀请入席,毕竟她们或许只是客套一下,而我作为路人也应该识趣,对吧(主要也是后面的烤肉野生菌石板烧已经预订好了的缘故)。

白族的老嬷嬷也很热情好客,对我这个突然闯入的外人“有问必答”,听到我问“能拍照记录吗”,不仅爽快的答应,还表示感谢……当时还挺让我意外的,毕竟跑过很多地方,有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本地人,直接拒绝拍照的还好,有些是直接会伸手比划几下,表示拍照要收费的呢!此情此景,洱海边的原住民着实让我感动了一下。

为了拍摄炊烟造成的“丁达尔”,在略显拥挤的小院里来回走动,一边也通过简短的交流得知,原来在红山本主庙这里聚餐可以说是当地人的习俗,到此还神许愿或者烧香祈福结束后,一家人就会拿出随车带来的丰富的食材,自己动手造饭聚餐。

像我这天碰到的就至少有两组家庭,有一桌已经开始推杯换盏,而另一家则有不少年轻人分坐在后厨各个角落,几位中年人帮着洗菜切肉,掌勺的自然是我认为最善良可爱的那两位老嬷嬷啦,不过其中一位坐在中间正忙着吃老冰棍,应该是刚轮换下来休息的吧。第一眼注意到时确实有点惊讶,毕竟洱海边最高气温也才20度左右,并不算热。


跟这忙碌并且热情的一家人道别后便准备离开,经过另一家时扫了眼他们的餐桌:“妈耶哎,全是大菜呀”!出于礼貌,连忙假装没看到往门外走,其间还得悄悄地吞咽不争气的口水们。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感觉我这趟打卡红山本主庙的过程有点严重跑偏主题,比如我在撰文码字的时候,脑海里就总是浮现出一些鸡鸭鱼肉的影子,惭愧啊惭愧。这座红山本主庙的地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环海路旁”,大家自驾或者骑行时直接导航“红山庙”即可。温馨提示:如果搜索“红山本主庙”,可能会跳转到其他地方去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