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排了2个小时队,终于坐上了摆渡车。”11月13日上午,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带着孩子前来科考旅游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记者从绵阳市文广旅局了解到,为迎接四川首个秋假,绵阳10家A级收费景区对中小学生实行单人单次免首道门票,同行1名家长享受单人单次首道门票5折优惠。“四川首个秋假,绵阳各景点吸引不少小游客前来研学旅游,平武王朗还抽调摆渡车,转运研学小游客。”
平武:
满足孩子科考研学兴趣
抽调13辆摆渡车增援景区
13日早上,带着女儿从成都来王朗游玩的唐先生,早早地来到王朗自然保护区游客中心,等候排队进入景区。“排了2个小时队,终于坐上了摆渡车。”唐先生说,前来游玩的人太多了,大量游客都等候在游客中心准备上车。
王朗景区排队等候摆渡车
随着九绵高速开通,在这个秋假小长假中,童话般的千年林海王朗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带孩子在这里,可以让孩子对大自然有更多了解。”唐先生说,通过接触大自然,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小游客在平武报恩寺研学旅游
“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景区正在调集车辆。”景区工作人员说,秋假首日,原本接待能力500人的景区,突然涌来了三万人,造成景区道路出现了拥堵。看着乌压压涌入景区的游客,景区做好人员疏导,并从县城抽调13辆摆渡车支援景区。
而在平武县城的报恩寺,古老的转轮经藏、精美的明代壁画与气势恢宏的斗拱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好奇地探寻着古建筑的奥秘,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先民的智慧。据景区统计,秋假首日,报恩寺接待游客2281人次。
北川:
羌寨古韵与传承非遗相结合
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秋假首日当天,在北川九皇山景区,来自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的380名学生统一着装,抵达景区开展以“探秘羌寨古韵·传承非遗文脉”为主题的秋季研学实践。
在系列研学课程中,学生们通过“指尖羌韵”了解羌族纹饰、学用羌语,并亲手制作羌风冰箱贴;“英雄礼赞:大禹”课程生动讲述大禹治水历史,激发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猿王洞内,大家则化身“地质探险家”,实地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奇观。此外,盘勾技艺实践与羌族歌舞展演等环节,也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
学生感受喀斯特地貌奇观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走出来学习’的快乐。当书本上的历史、地理知识,变成眼前真实的风景和可以亲手触摸的文化,整个学习过程就完全‘活’了起来。”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7年级学生伍秋泽说,这种体验,比在教室里听课要生动得多,也深刻得多!
作为绵阳市对中小学生实行首道门票免费的10家A级景区之一,北川九皇山在本次秋假期间,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向“教育+体验”的模式转型。景区通过系统整合地方文化与自然资源,为秋假特别推出了研学定制线路,为娃娃们带来一场寓教于乐的校外研学实践。
梓潼:
沉浸式体验红色旅游
感悟“两弹一星”精神
11月12日下午,来自南充的营山小桥中学的学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实践,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和对科学的热爱。
学生在两弹城研学旅游
“看到科学家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研究,我特别敬佩!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学生杨慧姿说。
航天科技馆内,VR体验区成为最火爆的打卡点。学生们戴上设备,瞬间化身“宇航员”,以第一视角感受航天任务的惊险与荣耀。
学生在两弹城沉浸式体验
“亲眼见到神舟飞船返回舱实物、观看火箭发射全过程模拟,我被祖国航天的硬核实力震撼到了!”学生李嘉怡说,“那些精密的仪器、突破的技术难关,让我明白‘星辰大海’的征途,离不开脚踏实地地钻研,我要努力学习,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据绵阳市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为迎接11月12日至14日的秋假,绵阳市推出了诚意满满的“秋假大礼包”。秋假3天期间,绵阳市10家A级收费景区对中小学生实行单人单次免首道门票,同行1名家长享受单人单次首道门票5折优惠。同时,绵阳市文化馆推出2025年“青睐绵阳·秋日奇遇记”传统文化秋假体验营活动;绵阳市博物馆举办“这个秋假,‘造’访绵博”社教活动等,让孩子们在这个秋假小长假中增长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