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接待交际工作培训交流会拟于11月24日至28日在广西崇左举办
每个旅人心中都有一家“想再去”的酒店,它未必奢华,却一定藏着让人难忘的细节——可能是床头一张手写的晚安卡片,可能是服务人员记得你爱喝的茶,可能是离店时收到的本地小特产。好的酒店能满足住宿需求,而能被记住的酒店,会把住店的日子变成一段有温度的故事。
用细节写好故事的“开篇”
客人走进酒店的第一眼,故事就开始了。让每个场景都带着“小心思”,才能让故事有如下记忆点:场景里藏“小彩蛋”。前台不只是服务人员的柜台,更是“故事起点站”,可以把房卡设计成“故事门票”,背面印着酒店的老照片和一句话:“今天,您也是这里的故事主角。”这样的细节会让客人觉得“这里不只是休息的地方,更像一个有故事的空间”。
服务中带“小记忆”。员工不只是服务者,更是“故事引导员”。看到带着相机的客人,主动推荐“酒店最美拍照角”;听到客人聊起喜欢的作家,悄悄在房间放一本相关的书和书签;甚至记住“张先生爱靠窗的座位”“李女士喝咖啡要加奶”,不用刻意讨好,却让客人觉得“被重视”。就像朋友记得你的喜好,这种自然的温暖最动人。
用互动丰富故事的“中段”
住酒店的日子不该是平淡的重复,而该有让人参与其中的“情节”。让客人从“旁观者”变成“故事主角”,才能加深记忆:主题活动“强参与”。围绕酒店特色或本地文化设计互动体验,让故事有“高潮”。比如,临海酒店推出“深夜观星会”,服务人员带着客人在露台用望远镜看星星,讲星座故事;老城酒店办“老物件分享会”,邀请住客带一件有故事的物品来交流,最后把故事整理成小册子送给大家。这些共同参与的经历,会成为客人“回去后想分享的事”。
意外惊喜“暖人心”。在常规服务外加一点“小意外”,让故事有“感动点”。商务客人加班到深夜,客房悄悄送来“能量包”(热牛奶、小饼干、手写鼓励便签);雨天入住的客人发现,门口的伞架上多了一把印着酒店logo的雨伞,附纸条“下次带它回来,换一杯热咖啡”;甚至客人随口提的一句“想吃家乡的小面”,第二天早餐就真的出现在桌上。这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瞬间,最容易变成难忘的片段。
用温度留下故事的“余韵”
离店不是故事的结束,而该是“未完待续”的伏笔。让客人带着牵挂离开,才能期待“下一章”:离别礼物“有温度”。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特产,而是“专属纪念品”——根据客人的住店经历定制礼物:带孩子入住的家庭送“亲子照片打印卡”,附上酒店儿童乐园的照片;商务客人送“定制笔记本”,扉页印着会议室窗外风景;甚至只是一张手写卡片:“记得您说喜欢这里的夕阳,下次来,我们还留着最佳观赏位”。这些特别的礼物会让客人觉得“我的故事被认真记住了”。
后续互动“续故事”。节日时寄一张明信片,上面是酒店的当季风景,写着“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期待您的下一次登场”。这种不打扰的牵挂,会让客人心里始终留着“再来一次”的念头。
酒店最珍贵的“故事”,从来不是刻意的设计,而是客人在住店过程中感受到的“被重视、被记住、被温暖”。当酒店从“提供住宿的空间”变成“收藏回忆的记事本”,当客人离店时带走的不只是行李,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他们自然会想“再回来看看”——因为这里有他们的故事,更有让故事延续的期待。
编 辑 | 赵 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