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宝库
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创作者
汲取灵感的圣地
随着沉浸式体验逐渐成为
文化演出的新趋势
如何在敦煌这片土地上
通过剧场设计
让观众与文化深度交融
成为了众多创作者探索的方向
今天
我们有幸聆听吴正平老师分享
他在《乐动敦煌》
剧场设计中的宝贵经验
一同探寻剧场设计如何将
所有空间更好地实现沉浸与互动
吴正平:当我最初听到张华导演要打造《乐动敦煌》时,整个创作团队都无比兴奋。在敦煌这样的文化宝库之地打造一场独特演出,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而 “乐动” 二字,更让我们看到了发掘敦煌文化宝藏的新模式。
吴正平:我们渴望开创一种全新的舞台表达,从观演逻辑的设定、空间的组织、舞台的呈现,到大家熟知的舞台机械、灯光、音视频、舞美等各个方面,都希望打破传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要知道,我们的演出空间包含四五个不同区域,在我看来,沉浸式空间绝不仅仅是让观众沉浸在画面里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观众的行为,将这些分散的空间紧密联系起来,让观众真正参与到演出之中。
吴正平:为了实现深度沉浸,我们在空间设计上投入了大量心思。中间的圆形舞台采用了升降设计,并且在舞台边缘一圈布置了数控可调风压及风速的控制系统,从底面向中间能形成非常可控的 3D 气流环境。这种设计完全抛弃了传统有束缚的结构,运用了最新的科技,就是为了让观众在空间中能有更真切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拉近与演出的距离,增强互动感。
吴正平:提到地标,大家通常会先想到独特的建筑形态。但在我看来,剧场作为地标,其定义要丰富得多。除了外部形象,剧场与剧目的设定存在着诸多内部隐喻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剧场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吴正平: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场地后,通过优质的文化内容吸引观众,让观众,尤其是游客,在这个空间里产生相应的行为互动,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我希望《乐动敦煌》能在我们创意团队的不断创新研发下,成为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乃至旅游现象,这样它才能长久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沉淀,散发出更持久的魅力。
吴正平:对于旅游演艺而言,首先要做到老少皆宜。看歌剧、音乐剧可能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游客群体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希望《乐动敦煌》能为观众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演出空间,让大家在放松的氛围中感受文化,而不是带着受教育或学习的沉重心态来观看。
吴正平:不过,轻松的氛围不代表创作的随意。在整个创意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比如对古乐的研究、服饰的打磨、化妆细节的反复推敲,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精益求精。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对于那些到敦煌找寻文化内涵的观众,能在剧目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化内容,感受到我们创作者的用心;对于想要逃离都市生活、享受清闲的人,能看到欢乐轻松的内容;对于小朋友,不仅能看懂演出,觉得 “这个舞台好漂亮”,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吴正平:就像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创作者只是搭建了这样一个文化体验的平台,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其中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吴正平老师从
《乐动敦煌》的创作初衷出发
详细分享了
剧场空间设计的创新思路
对剧场地标意义的独特理解
以及如何兼顾不同受众需求的考量
他的分享让我们看到
优秀的剧场设计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更是对文化的深度挖掘
和对观众体验的极致追求
这种以沉浸和互动为核心
兼顾文化内涵与多元受众的设计理念
为未来文化演出剧场的打造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上一篇:2025杭州留学中介选择哪家
下一篇:马二牛肉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