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在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如何向世界讲述这里的发展故事,是一个重要课题。近日,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办的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便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深度解读西藏的窗口。在这场国际交流盛会中,一位外国记者的身影与见解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国日报社美籍资深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
图为聂子瑞接受采访 摄影:周晴晴
缘定西藏:从初访者到“老友”的见证
“我叫Erik Nilsson,我的中文名字叫聂子瑞。作为一名中国日报记者,我在中国已经工作了20年,在此期间,我走遍了中国大陆的每一个省份。”采访伊始,聂子瑞的自我介绍简洁却分量十足。他微笑着补充:“我很高兴回到西藏,这是我自2016年以来第四次访问西藏,尤其是这次来到美丽的林芝。”
这份与西藏的不解之缘,始于近十年前。2016年,时年33岁的聂子瑞因其卓越的报道贡献,成为“中国政府友谊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最高认可,也印证了他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多年来,他的镜头与笔触始终未离开过这片雪域高原,从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到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扎西岗村、南迦巴瓦峰;从传统文章到拍摄纪录片,再到如今在新媒体平台的创意视频,他持续追踪并讲述着西藏的故事。
对于这次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意义,聂子瑞认为,对于西藏的误解并不仅存在于西方国家,“在东方和一些全球南方国家,也有许多关于西藏的误解。”因此,他认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让人们来亲眼看看……西藏是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重塑未来进行创新的。”他特别赞赏首次举办的致力于国际交流的西藏国际传播大会,认为这可以帮助消除许多误解,最终达到提升国际社会对西藏发展的理解——这不仅关乎西藏,关乎中国,也“对我们共同属于的这个世界”意义重大。
图为聂子瑞在首届西藏国际传播大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摄影:杨眉笑
亲历变迁:在“世界屋脊”看见发展与保护的“奇迹”
当被问及四次到访西藏所目睹的最大变化时,聂子瑞分享了他的观察哲学:“每当我来到一个地方,我都会不带先入之见。”这种开放的心态,让他能更客观地感知高原的脉动。
他坦言,自己在西藏的各个方面都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并从扶贫、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多个层面持续追踪报道。然而,最让他感到震撼的,是西藏在极端条件下所创造的发展“奇迹”。
“我认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从拉萨到林芝都有铁路了。”聂子瑞的语气中带着赞叹,“在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上建造一条铁路,在这种稀薄、寒冷、干燥的空气中进行施工是极其困难的。”聂子瑞由衷地感叹道:“我认为实际上西藏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奇迹。”这番感慨,源于他深刻的共情与理解。西藏的发展,并非在普通条件下的按部就班,而是在极限的环境中,实现的非凡成就。他所见证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贯通,更是西藏在兼顾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条道路上,所展现出的决心与智慧。
图为聂子瑞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受访者供图
破壁之道:从严肃叙事到“信息娱乐”的传播革新
作为一名深谙跨文化传播之道的实践者,聂子瑞对如何做好涉藏国际传播有着独到而创新的见解。他认为,必须打破传统的严肃叙事窠臼,采用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方式,让故事直抵人心。
“我正在努力的方向,即使用越来越有创意和创新的信息娱乐方法来讲述西藏的故事。”他回顾了自己的演变历程:从撰写传统文章、制作纪录片,到如今创作爆款视频。他分享了一个生动例子——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拍摄分享笑话视频。他甚至与藏族朋友开玩笑说,“也许在我的前世,我是一个藏族人……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我是一头牦牛。这是真的,因为我没有高原反应。”聂子瑞曾在海拔4300米挑战波比跳、品尝牦牛汉堡、亲手制作糌粑——旨在以有趣的方式,将当地风土人情介绍给全球观众,让他们会心一笑、开怀大笑,进而萌生亲眼看一看、深入了解、亲身经历更多的愿望。
这些轻松、幽默的内容,在聂子瑞看来,是“让西藏看起来更有趣的方式”。他正计划将这种创新推向新的高度,探索运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以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形式,展现西藏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方面的成就。例如,通过创新的视听叙事,让受众更能共情雪域高原的生态保护,或理解游牧生活的现代化变迁。
他强调,涉藏国际传播需要“想得更有创意一点,更有趣一点,坦率地说,不那么严肃……但更有趣”。他相信,这种方式的最终效果是,“当人们想到西藏时,他们会微笑,他们会大笑,他们想要了解更多,他们想要参与更多。”
图为聂子瑞为一名藏族儿童购买轮椅 受访者供图
在真实与真诚中,让世界读懂西藏
从以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记者,到以创新方式讲述这里故事的信使,聂子瑞的记者故事,本身就是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一个生动注脚。他见证的,是西藏在保留传统与迈向未来之间取得的平衡;他实践的,是用世界的语言,将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娓娓道来。
通过本届中国西藏发展论坛,通过像聂子瑞这样长期扎根中国的国际传播者的努力,西藏的故事正超越地理与文化的隔阂,以更创新、更易引发共鸣的方式,触达全球受众。这条路,正如他报道的青藏铁路,是在艰难条件下开辟的通途。而终点,始终是连接人心,增进理解,让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西藏,自信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杨眉笑 周晴晴 姚浩然 赵振宇 赵钊 实习记者/张艺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