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坑村房车营地。龚钰坤 摄
营地内自驾房车的游客有着多种娱乐方式。龚钰坤 摄
营地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互帮互助。龚钰坤 摄
当房车缓缓驶入湛江东海岛,穿过林立的工业厂房,驶至位于东海岛中部的西坑村,一片整洁雅致的村落景象骤然映入眼帘。沿着西坑村平坦的村道前行至文化广场,十余辆来自全国各地的房车在这错落停放,车友们悠闲地搭建帐篷、晾晒物资,欢声笑语间尽显惬意——这里便是西坑村房车营地。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湛江经开区东山街道西坑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完善生产生活设施,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得益于村庄的美丽蝶变,西坑村还悄然催生了“房车经济”,每年吸引约300辆次房车驻足,成为房车候鸟过冬旅居的热门之选。
●罗鑫 刘栋铭 唐少连
在村里感到“家”的温暖
“刚从新疆过来,这是我第三年到西坑村过冬了!”来自新疆的闫先生熟练地从房车里搬出桌椅厨具,不到半小时便搭起了温馨的“临时小家”。在他看来,西坑村最动人的不是宜人的气候,而是村民们扑面而来的热情。“经常会有村民来营地里和我们聊天,有时还会邀请我们一起吃饭,遇到困难,他们还会主动帮忙。”
这份“家”的温暖,是西坑村房车营地最独特的吸引力。在生态塘旁,湖南车友煮着热气腾腾的豆子芝麻花生茶,热情招呼着邻里车友;不远处,营地管理员陈袖正蹲在地上,帮新疆车友闫先生更换房车电池。“我自己也是房车爱好者,知道出门在外最需要啥。”陈袖表示,自己是以车友视角解决需求,让每一位旅居者都能感受到贴心关怀。
除了暖心的乡风,东海岛优越的气候与西坑村便捷的区位,更让这里成为房车“候鸟”过冬的理想之选。“在中国大陆,能和西双版纳比气候的,我觉得就是湛江了。冬天躺在房车外的躺椅上,吹着海风晒着太阳,舒服得不想走。”闫先生说。
西坑村地处东简、东山、民安三个街道的交通枢纽,紧邻S288省道,距离东山镇仅1.4公里,买菜、取快递十分方便。
便捷的交通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需求,更让车友们能轻松探索周边美景。向西可去西湾村赏日落、观红树林,感受生态之美;向东能到龙海天沙滩戏水冲浪,体验滨海乐趣;向东南则可从东南码头乘船,前往南屏岛、硇洲岛等海岛,解锁海岛风情。
而在西坑村内,红色文化资源同样吸引着车友驻足。“本来打算只是路过休息,没想到这里有‘义直公祠’‘陈克烈士故居’这些红色景点,还逛了‘仁园’‘善园’等小公园,不知不觉就多住了两天。”从山东前往海南的孙先生说。这种“村内有景致、周边有风光”的体验,让旅居生活更加丰富。
品质营地靠“口碑传播”
“水、电、厕所、洗浴,只要这几样能保障,环境安全干净,就是好营地。”这是众多房车车友的共同心声,也是西坑村房车营地建设的核心标准。六年前,身为房车爱好者的陈袖看着村里闲置的空地,萌生了打造房车营地的想法。“当时和村民们一起商量,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既能盘活资源,又能带动乡村发展的好点子,就一起把营地建了起来。”最初,陈袖只是邀请身边的车友前来体验,没想到随着口碑传播,越来越多的车友慕名而来。
如今,西坑村房车营地已形成完善的基础配套:水费全免,5个扫码充电桩满足房车供电需求,2个卫生间干净整洁;硬化的村道让房车进出畅通无阻,无需担心泥土颠簸;干净的公园和庭院使得车友们得以休闲放松。
这些便利的背后,是西坑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近年来,村里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60处窄小巷道,将16条巷道改宽修直并实现硬底化;建成休闲广场、篮球场,以及“仁园”“善园”“德园”“福园”“清风园”5个小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路不好走,到处是杂物,现在走哪儿都干净整洁。”村民陈阿姨说,环境变好了,不仅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车友也愿意来了。
村庄的美丽蝶变还得到了多方的映证。2023年,西坑村获评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同年,房车基地的口碑在车友微信群里传开,西坑村房车基地人流量迎来了往年来最高峰,当年最多同时容纳104辆房车。
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基地计划扩建2个洗浴房,进一步满足车友需求。同时,村里自今年7月起,常态化开展“万村清洁”“万家清洁”整治行动,通过网格化管理,发动村干部、党员、村民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确保村庄环境始终干净整洁。“我们要让每一位来这里的车友,都能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把西坑村的好口碑传得更远。”西坑村村支书林少冰表示。
■案例
东北人在东海岛找到新“家”
清晨七点,东海岛的阳光洒在来自吉林的刘先生的房车车窗上。他推开车门,深吸一口带着海风味道的空气,开始了一天的“岛居生活”。
“在这儿过冬,不像旅居,倒像回了家。”刘先生笑着说。他的第一站,是骑着电动单车,沿着平坦的村道,去1.4公里外的东山市场。“今天得买点鲜虾和鱼,中午简单煮个海鲜面。”
市场里,本地渔民刚送来的海货水灵灵地摆着,刘先生已是熟客,和摊主寒暄两句,挑了两斤活蹦乱跳的虾。回到营地,刘先生利落地架起锅灶。“村里修剪树木的枝干,废弃的我们捡来当柴火,环保,煮出来的饭菜也香。”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生火,炊烟袅袅,与周围现代化的房车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让他难忘的,是去年在西坑村房车营地里过的年。“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和村民、车友包饺子、看春晚,跳扭秧歌。”刘先生表示,“那种热闹和亲切,是在别处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