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齐白石在山东”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在北京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正式启幕,本项目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画院和山东美术馆主办,济南市美术馆、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崔子范美术馆、烟台市博物馆(许麟庐艺术馆)协办,并得到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市文旅集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山东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文物交流中心、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六市五馆,齐派艺术“活”起来
“齐白石在山东”是全国首个以齐白石艺术为核心、以省域联动为模式的文旅融合项目。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画院和山东美术馆主办,济南市美术馆、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服务中心、崔子范美术馆、烟台市博物馆(许麟庐艺术馆)协办,并得到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市文旅集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山东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文物交流中心、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项目时间跨度从2025年9月延续至2026年4月,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泰安、聊城等六市五馆同步举办展览及活动,以齐派艺术为线索,构建起跨区域、跨媒介、跨年龄的文化体验新格局。
《学我者生——齐白石与山东弟子》以齐白石名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主旨,系统讲述齐白石的从艺历程以及对艺术传承、授业的考量。针对大师门下如何再出大师这个问题,通过策展视角,提供有益启发。展览还以传统+科技的方式,为观众营造沉浸式光影体验,通过新的技术媒介,让齐白石笔下的山水自然、荷塘渔趣在光影之间生动流转。画卷随步展开,虚实相生,观众在行走中“可观、可游、可感”,仿佛步入一场时空交织的东方画境,使“看画”真正成为一次“入画”的心灵之旅。
与此同时,李苦禅、王雪涛、许麟庐、崔子范等名家专题展也将在济南市美术馆、王雪涛纪念馆、烟台市博物馆、崔子范美术馆同期开幕,以多维视角展示齐白石艺术在山东的延续与拓展。项目还将推出艺术市集、创意餐饮等多元形式,让游客在旅行中遇见艺术,在生活中体验文化。
诗意泉城,让艺术回到生活
如果说展览让人“看见白石”,那么文旅融合的多维活动,则让人“走近白石”。
“齐白石在山东”项目以开放的姿态大胆突破美术馆的边界,将艺术从展墙之内延展至城市的街巷、湖畔与人心,让文化在泉城流动,在生活中呼吸。它以山东丰富的地域文旅资源为创意舞台,让齐白石的艺术精神,在更具烟火气的现实场景中重新生长。
在大明湖畔,“秋荷之咏·大明湖诗会”让诗与画在荷香中相遇,水光与墨韵交织,成为城市最温柔的文化注脚;在美术馆与校园之间,“未来白石——少儿书画作品展”正悄然展开,孩子们以稚嫩的笔触描绘花鸟鱼虫,用童心致敬大师,让传统艺术的脉搏在年轻一代中延续与回响。艺术不再是被仰望的殿堂,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流淌在街角的诗意、闪烁在湖面的光影、跃动在孩子画纸上的色彩,都让齐白石的精神以全新的形态融入当代生活。泉城因艺术而更具灵气,艺术因生活而焕发新生。
非遗新造物,白石精神“潮”出圈
依托聊城的葫芦雕刻、淄博的琉璃烧制等非遗工艺,“齐白石在山东”以文化为引、以匠心为脉,将齐白石的画中之物化作可触可感的生活诗意。从一只祈福葫芦的灵光,到一件“柿柿如意”的祝语,吉祥的意象在烟火人间重新苏醒,成为寄托美好、温润人心的艺术符号。以艺术温度激活非遗之美,以设计思维唤醒生活之趣。“齐白石在山东”让古老的手艺在当代的生活中闪耀新光,并以此为契机,打通公共教育与文创展示的空间边界,让艺术融入日常。人们在展厅漫步、街角休憩时,随手拈取的一件小物,去感受那份细水长流的美好与祝福。
艺术的力量,不止于观照与表达,更在于激活与再生。当艺术融入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城市温度与产业活力的源泉。“齐白石在山东”以艺术为媒,让传统焕发新生,让非遗走进生活,也让文化产业在创意与美感的交织中,生出更辽阔、更深远的生命力。
从北京到山东,从美术馆到城市之间,“齐白石在山东”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利用艺术展览、公教活动、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新模式,织就了一幅贯通历史与当下的文化长卷。它以艺术激活文旅,以文旅反哺艺术,让传统文化以最生动的方式“在地重生、向新而行”。
上一篇:慢下来才懂鹿港!摸乳巷的趣、瓮墙的巧,藏着古镇的温柔
下一篇:“桥遇三叠纪,云渡花江水”,这个服务区悄然成为贵州最火新地标 浜戞浮鏈嶅姟鍖鸿姳姹熷ぇ妗ヤ刊鐬板浘 鑺辨睙宄¤胺鐗瑰ぇ妗ヤ簯娓℃湇鍔″尯鐢辨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