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优缺点就一句话:成也标准化,败也标准化。久住酒店就会生出去民宿换换口味的念头:一方面是对标准化缺乏新意的厌倦,另一方面是对民宿个性化的向往,当然全拜今天自媒体发达之赐。但是住过民宿就会“后悔”:冲着附加题的个性而来,事实或也如此,但面对管理缺乏、软件不利的基本项缺位,比如交便不便但业主不负担,比如早餐品种少口味不兼顾大多数人,比如打扫人手不足导致时间没保障,比如公共设施的维修跟不上引发设施“可看不可用”等等,之后又会怀念酒店的高水准兜底。另一方面,民宿在单价上相比酒店没优势,毕竟集采成本比酒店高引发老板采用成本定价法而非市场定价法,毕竟客房数比酒店少引发老板物以稀为贵的定价自信,总之民宿最终普遍地没有回头客。
成年人两个都要。近期出现了民宿式酒店的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引进酒店的高水平标准化管理,嫁接到占据稀缺地段与风景特色的民宿”之中,将两者合二为一,保留各自长处,克服各自短板。但上述兼顾措施也不是万能钥匙,部分民宿因为规模与实力,无法(没有实力)引进酒店管理系统,因为成本摊销不过来,要么导致单价飙升,所以只能自我改良,但当行业有吃螃蟹者并成功之后,第二名及以后就丧失了竞争力。